出自唐代權德輿《書紳詩》:
和靜有真質,斯人稱最靈。
感物惑天性,觸里紛多名。
禍機生隱微,智者鑒未形。
敗禮因近習,哲人自居貞。
當令念慮端,鄙嫚不能萌。
茍非不逾矩,焉得遂性情。
謹之在事初,動用各有程。
千里起步武,彗云自纖莖。
心源一流放,駭浪奔長鯨。
淵木茍端深,枝流則貞清。
和理通性術,悠久方昭明。
先師留中庸,可以導此生。
注釋參考
和靜
猶和諧;平和安靜?!肚f子·繕性》:“陰陽和靜,鬼神不擾,四時得節(jié)。” 漢 張衡 《思玄賦》:“安和靜而隨時兮,姑純懿之所廬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 山遐 去 東陽 , 王長史 就 簡文 索 東陽 云:‘承藉猛政,故可以和靜致治?!?王統(tǒng)照 《沉思》:“畫室里充滿了和靜、深沉而安定的空氣?!?/p>
真質
(1).本質,實質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深察名號》:“今案其真質,而謂民性已善者,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。”
(2).猶純樸。 明 馬愈 《馬氏日抄·水火稱毒》:“ 天竺國 人性狷急,志尚真質,於財無茍得,於義有餘讓?!?/p>
人稱
人稱 (rénchēng) 稱呼、叫做。如:江湖人稱飛刀華 call;name 語法專用詞。第一人稱(我)屬于說話人,第二人稱(你)屬于聽話人,第三人稱(他)屬于說話人、聽話以外的人 person權德輿名句,書紳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