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脫添金雙腕重,琵琶撥盡四弦悲
出自宋代周邦彥《浣溪沙·爭挽桐花兩鬢垂》:
爭挽桐花兩鬢垂,小妝弄影照清池。
出簾踏襪趁蜂兒。
。
跳脫添金雙腕重,琵琶撥盡四弦悲。
夜寒誰肯剪春衣。
注釋參考
跳脫
(1).手鐲。 漢 繁欽 《定情詩》:“何以致契闊,繞腕雙跳脫?!?南朝 梁簡文帝 《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》:“衫輕見跳脫,珠概雜青蟲。” 明 顧起元 《客座贅語·女飾》:“飾於臂曰手鐲……又曰臂釵、曰臂環(huán)、曰條脫、曰條達、曰跳脫者是也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三:“﹝ 石琢堂 ﹞一日閲《四朝聞見録》中有劾 朱文公 疏,誣詆極丑穢,忽拍案大怒,亟脫婦臂上金跳脫,質(zhì)錢五十千,徧搜東南坊肆,得三百四十餘部,盡付諸一炬?!眳⒁姟?手鐲 ”。
(2).靈活。 清 沉德潛 《說詩晬語》卷上:“對句用逆挽法,詩中得此一聯(lián),便化板滯為跳脫?!?/p>
逃脫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無妄之師》:“火起上門,不為我殘,跳脫東西,獨得生完?!?唐 盧仝 《觀放魚歌》:“一一投深泉,跳脫不復拘?!?/p>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四弦
指琵琶。因有四弦,故稱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生別離》詩:“別離四弦聲,相思雙笛引。” 宋 姜夔 《浣溪沙》詞:“恨入四弦人欲老,夢尋千驛意難通?!?/p>
周邦彥名句,浣溪沙·爭挽桐花兩鬢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籽岷像素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