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镃《六橋春望》:
美人嬌醉落花鈿,船載笙歌出柳邊。
春滿六橋調(diào)馬路,香風(fēng)飄趁玉絲鞭。
注釋參考
春滿
春濃;春意彌漫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召·宮室》:“翫奇花之春滿,摘甘實(shí)於夏成?!?唐 張說 《奉酬韋祭酒》詩:“春滿汀色媚,景斜嵐氣侵。”
六橋
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: 映波 、 鎖瀾 、 望山 、 壓堤 、 東浦 、 跨虹 。 宋 蘇軾 所建。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: 環(huán)璧 、 流金 、 臥龍 、 隱秀 、 景行 、 濬源 。 明 楊孟瑛 所建。參閱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·孤山三堤勝跡》。 宋 蘇軾 《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》:“六橋橫絶天漢上, 北山 始與 南屏 通?!薄豆沤裥≌f·張舜美燈宵得麗女》:“明月娟娟篩柳,春色溶溶如酒。今夕試華燈,約伴六橋行走?!?康有為 《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》詩:“凄涼白馬市中簫,夢入 西湖 數(shù)六橋?!?/p>
馬路
馬路 (mǎlù) 供車馬行走的寬闊平整的道路;公路 road;avenue;street香風(fēng)
(1).帶有香氣的風(fēng)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六根懺文》:“香風(fēng)浄土之聲,寶樹鏗鏘之響,於一念中,怳然入悟?!?唐 楊師道 《賦終南山用風(fēng)字韻應(yīng)詔》:“登臨日將晚,蘭桂起香風(fēng)。”《醒世恒言·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 錢青 貼里貼外,都換了時新華麗衣服,行動香風(fēng)拂拂,比前更覺標(biāo)致?!?劉半農(nóng) 《餓》詩:“同時擔(dān)子上的小火爐,煎著醬油,把香風(fēng)一陣陣送來,叫他分外的餓?!?/p>
(2).比喻奢靡淫逸的風(fēng)氣。如: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戰(zhàn)士,沖破十里洋場的香風(fēng)迷霧,保持了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(tǒng)。
絲鞭
(1).絲制的馬鞭。 元 袁桷 《次韻郭巖卿》:“金吾控騎青絲鞭,夾道動色爭駢肩。” 元 宮天挺 《范張雞黍》第三折:“恨不的摔碎我袖里絲鞭,走乏我坐下驊騮?!?/p>
(2).古代亦用作締結(jié)婚姻的信物。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可是誰央及你個 蔣狀元 ,一投得官也接了絲鞭。” 清 李漁 《凰求鳳·避色》:“引得人家女子,個個傾心,人人注念,不但明央媒妁,顯送絲鞭,要與小生聯(lián)姻締好?!?/p>
(3).戲曲鑼經(jīng)。以鼓簽連續(xù)急促地敲擊單皮鼓,形成類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聲。多用以襯托念白和身段動作。武戲里最緊湊的對打,或單人連續(xù)耍刀花、槍花、棍花時,往往停下鑼鈸等打擊樂器,單用絲鞭襯托。
王镃名句,六橋春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