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姜特立《和唐戶古律三首》:
我來雙溪上,正值黃花秋。
方為逆旅計,未辦佳賓留。
絕憐北鄰阮,不厭東家丘。
詩盟今幾人,肯著老子不。
注釋參考
詩盟
詩人的盟會。 宋 蘇軾 《答仲屯田次韻》:“秋來不見 渼陂 岑,千里詩盟忽重尋?!?宋 陸游 《詹仲信出示卜居詩佳甚作二絕句謝之》之一:“老來萬事慵開眼,獨喜詩盟不寂寥。”
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(xué)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(rèn)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(chǎn)生整個物質(zhì)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(rèn)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(zhuǎn)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姜特立名句,和唐戶古律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叫叫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