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屨雖然游自在,旌旗寧免別凄涼
出自宋代魏野《和酬李殿院以野將游吳蜀二首》:
將從兩蜀下三湘,清世那憂道路長。
杖屨雖然游自在,旌旗寧免別凄涼。
召公化實宜歌詠,謝傅詩尤愧發(fā)揚。
愿得德星歸未動,光芒依舊照毫芒。
注釋參考
杖屨
(1).手杖與鞋子。古禮,五十歲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脫于戶外,為尊敬長輩,長者可先入室,后脫鞋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視日蚤莫,侍坐者請出矣。” 鄭玄 注:“撰猶持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撰杖屨者,則君子自執(zhí)杖,在坐著屨?!薄杜f唐書·宦官傳·楊復恭》:“詔 復恭 致仕,賜杖屨。”
(2).對老者、尊者的敬稱。 唐 杜甫 《詠懷》之二:“南為 祝融 客,勉強親杖屨,結託老人星, 羅浮 展衰步?!?仇兆鰲 注:“ 盧 注: 衡山 有 祝融峯 , 董鍊師 在焉,故思一親其杖屨?!?宋 司馬光 《祭穎公文》:“承乏諫垣,造請有禁,不親杖屨,殆將再期,豈意一朝忽為永訣。”
(3).拄杖漫步。 唐 杜甫 《祠南夕望》詩:“興來猶杖屨,目斷更云沙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水調歌頭·盟鷗》詞:“先生杖屨無事,一日走千回?!?明 許時泉 《同甲會》:“杖屨問從何處,蒼山赤葉林丘?!?/p>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?!斞浮豆枢l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 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自在
自在 (zìzài) 自由;無拘束 free;unrestrained 自在嬌鶯恰恰啼?!啤?杜甫《江畔獨步尋花》 無家身自在,時得到蓮宮?!啤?李咸用《游寺》 安閑自得,身心舒暢 comfortable;at ease 他心中好不自在 心離煩惱的系縛,通達無礙 freedom of wordly cares旌旗
旌旗 (jīngqí) 旗幟 banners and flags 旌旗裂?!顿Y治通鑒·唐紀》 上建旌旗?!顿Y治通鑒》 鐘鼓旌旗?!巍?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遍地旌旗?!稄V東軍務記》 旌旗蔽日凄涼
凄涼 (qīliáng) 孤寂冷落 lonely and desolate 夜景凄涼 悲涼 sad and cold 字字凄涼魏野名句,和酬李殿院以野將游吳蜀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