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傅烈《浮碇岡》:
洪水未必能流山,別島安得居人間。
扶桑夜半光吐焰,銅龍白晝飛塵寰。
初聞其事驚且異,傳言豈或流千蠻。
試將圖牒為考訂,山中記載皆班班。
扶藜喜作山中行,勝處不復愁天慳。
樓臺自是人隔絕,峰岫直與天回環(huán)。
憑虛搜冥一眺望,日觀朱明兩山向。
乃知云浮山更浮,二山總在三山上。
從來凡眼不見識,怪怪奇奇千萬狀。
我疑靈竇皆國寶,不待山人留心匠。
丹崖佛跡直末耳,天鞏名山世基仗。
干戈昔為聞馬嵬,有壇百尺那能開。
坐中一笑失道士,國勢隨滅如煙埃。
清廟祀典歲歲舉,慶基福地源源來。
愿將此山比南山,歌詩直紀山之隈。
注釋參考
坐中
(1).座席之中。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 項羽 既饗軍士,中酒, 亞父 謀欲殺 沛公 ,令 項莊 拔劍舞坐中,欲擊 沛公 , 項伯 常屏蔽之?!?/p>
(2).舊時京劇班社在演出進行中,后臺設有“帳桌”,由“文武總管”坐守桌旁,指揮全班業(yè)務,叫做“坐中”。目前劇團管理后臺工作已不采取此種形式。
道士
道士 (dàoshi) 指崇奉道教而又從事教務的人 Taoist priest 那道士又執(zhí)令牌,燒了符檄?!段饔斡洝? 修佛道之士的略稱。魏晉時指和尚 monk 佛教初傳此方,呼僧為道士?!队厶m盆經(jīng)疏下》國勢
國勢 (guóshì) 一個國家發(fā)展的總態(tài)勢;國力 national power;national situation at a given moment 國勢衰微煙埃
亦作“煙?!?。1.塵埃;灰燼。 唐 李白 《望黃鶴山》詩:“金灶生煙埃,玉潭秘清謐?!?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一》:“ 宋宣獻 兼有 畢文簡 、 楊文莊 二家之書,不減中秘,而 元符 中蕩為煙埃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韋素園》:“試看新的文藝和在壓制者保護之下的狗屁文藝,誰先成為煙埃?!?/p>
(2).指云煙霧氣。 宋 丘崈 《沁園春》詞之一:“登山臨水,驚心節(jié)物,極目煙埃?!?/p>
(3).烽煙和戰(zhàn)塵。喻戰(zhàn)亂。 唐 岑參 《北廷北樓呈幕中諸公》詩:“上將新破胡,西郊絶煙埃。” 前蜀 杜光庭 《賀黃云表》:“授律則南摧丑蜒,鑿門則北掃煙埃?!?/p>
傅烈名句,浮碇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