予詩厪和答,貽教異暄寒
出自宋代趙蕃《呈王侍郎昆仲二首》:
往未瞻烏府,先曾涉杏壇。
予詩厪和答,貽教異暄寒。
名位元相絕,知聞共駭觀。
干霄峙松柏,流水會波瀾。
應念登門舊,幾嗟行路難。
蒸湘方渺渺,淮楚忘曼曼。
既見得良慰,語離還浩嘆。
深思盡心曲,直覺欠豪端。
注釋參考
和答
(1).酬答別人的詩。 宋 陸游 《次韻無咎別后見寄》“坐愧文園屬思遲”自注:“詩來彌月,乃能和答,故云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詩不必人人皆作》:“是知古人之詩,不以無和答為嫌。”
(2).謂與聲響應和。 王統(tǒng)照 《一欄之隔》:“每天都與鐵索的鎯鐺聲、守門兵士的皮靴聲……和答著,成為一種不調協(xié)而湊和的聲調?!?/p>
暄寒
(1).猶寒暄。謂談天氣和飲食起居之類的應酬話。《南史·蔡撙傳》:“自詹事以下咸來造謁……及其引進,但暄寒而已,此外無復餘言?!?唐 徐凝 《奉和鸚鵡》:“毛羽曾經(jīng)剪處殘,學人言語道暄寒?!?/p>
(2).猶寒暑。亦指年歲?!读簳ね跎?zhèn)鳌罚骸敖鼊e之后,將隔暄寒,思子為勞?!薄蛾悤ば炝陚鳌罚骸皼r吾生離死別,多歷暄寒,孀室嬰兒,何可言念!” 唐 黃滔 《刑部鄭郎中啟》:“遂使一換暄寒,三更揚歷?!?/p>
趙蕃名句,呈王侍郎昆仲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