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敢自必,用舍置度外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聞子由為郡僚所捃恐當(dāng)去官》
少學(xué)不為身,宿志固有在。
雖然敢自必,用舍置度外。
天初若相我,發(fā)跡造弘大。
豈敢負(fù)所付,捐軀欲投會(huì)。
寧知事大謬,舉步得狼狽。
我已無可言,墮甑難追悔。
子雖僅自免,雞肋安足賴。
低回畏罪罟,黽俛敢言退。
若人疑或使,為子得微罪。
時(shí)哉歸去來,共抱東坡耒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(yīng),表示承認(rèn)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(dòng)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 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·魏策》自必
(1).自己堅(jiān)信;自以為必然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何不反 漢 與 楚 連和,參分天下王之?今釋此時(shí),而自必於 漢 以擊 楚 ,且為智者固若此乎!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嘉遯》:“袖蜂之誑,破天性之愛,又況其他,安可自必?!?宋 歐陽(yáng)修 《王彥章畫像記》:“事勢(shì)已去,諸將多懷顧望,獨(dú)公奮然自必,不少屈懈?!?宋 陳亮 《復(fù)李唐欽書》:“左右之察不察,雖 亮 不敢自必也?!?/p>
(2).猶必然。 張?zhí)煲?《速寫三篇·譚九先生的工作》:“這個(gè)大會(huì)是個(gè)法團(tuán),跟縣政府自必是平行的,唔,彼此用公函?!?/p>
用舍
見“ 用舍 ”。
亦作“ 用捨 ”。1.取舍?!稌x書·范弘之傳》:“ 比干 處三仁之中, 箕子 為名賢之首,后人用捨,參差不同?!薄杜f唐書·顏真卿傳》:“ 真卿 請(qǐng)皇帝先謁王陵九廟而后還宮。宰相 元載 謂 真卿 曰:‘公所見雖美,其如不合事宜何?’ 真卿 怒,前曰:‘用捨在相公耳,言者何罪?’” 明 張居正 《謝召見疏》:“為祖宗謹(jǐn)守成憲,不敢以臆見紛更;為國(guó)家愛養(yǎng)人才,不敢以私意用舍?!?/p>
(2).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。 宋 蘇軾 《沁園春·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》詞序:“用捨由時(shí),行藏在我,袖手何妨閑處看?!?宋 蘇軾 《沁園春·答曾舍人啟》:“用舍皆天,孰知令尹之無喜?!?/p>
(3).見“ 用行舍藏 ”。
度外
(1) [outside one's consideration]∶思慮之外
而死固付之度外矣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(2) [outside statute]∶法度之外
詳細(xì)解釋(1).心意計(jì)慮之外。置度外,猶言不介意。《東觀漢記·光武帝紀(jì)》:“天下悉定,惟獨(dú) 公孫述 隗囂 未平。帝曰:‘取此兩子置度外。’”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八:“大軍一動(dòng),萬命所懸,乃可置於度外乎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賈奉雉》:“汝既來,須將此身并置度外,始得?!?/p>
(2).法度之外。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禮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楊阜傳》:“ 曹公 有雄才遠(yuǎn)略,決機(jī)無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盡其力,必能濟(jì)大事者也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齊竟陵文宣王行狀》:“贈(zèng)以古人之服,弘以度外之禮?!薄赌鲜贰ぶx朏傳》:“ 武帝 請(qǐng)誅 胐 。 高帝 曰:‘殺之則成其名,正應(yīng)容之度外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刑部·嶺南論囚》:“ 殷石汀 以司馬督兩 廣 ,專征伐,為首揆 高新鄭 相知,以故得度外行事如此?!?/p>
蘇軾名句,聞子由為郡僚所捃恐當(dāng)去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