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豐《邀肇慶府卓司法》:
吾性太率故多可,吾調(diào)太僻故寡和。
門前蒲屨率所招,榻上塵生僻之過。
生平交際二者間,燕處官居長若個(gè)。
斗升新幸飽自聊,朱墨素慵閑亦頗。
客來未始不相迎,問無恙外徒默坐。
與君傾蓋輒破愁,終日對談至忘饑。
驪龍頷下無數(shù)珠,僅容竊拾一二顆。
江山句里眼何高,金一性中天已大。
雅挾承明金馬資,來為郡掾得無左。
蒼梧水口綠一灣,紫石巖前青數(shù)朵。
其間風(fēng)月分外清,公余足以供閑課。
萬古一語思無邪,道盡詩家大關(guān)鎖。
大川三百小三千,源委吾須俱勘破。
下從樂職溯商那,上自國風(fēng)沿楚些。
江西社冷況嶺南,喜得君亞與磨磋。
謝安不笑貧家風(fēng),相過當(dāng)更具茶果。
注釋參考
樂職
(1).樂于職守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是以主無遺憂,下無邪慝,百guan{1~1}能治,臣下樂職,恩流羣生,潤澤草木。”
(2).詩篇名。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 浮游先生 陳丘子 曰:‘所謂《中和》、《樂職》、《宣布》之詩, 益州 刺史之所作也。刺史見太上圣明,股肱竭力,德澤洪茂,黎庶和睦,天人并應(yīng),屢降瑞福,故作三篇之詩,以歌詠之也。’”后用為稱頌太守之詞。 唐 張九齡 《臨泛東湖》詩:“郡庭日休暇,湖曲邀勝踐。樂職在中和,靈心挹上善。” 宋 王楙 《野客叢書·中和樂職詩》:“今人頌太守治政,往往有中和樂職之語?!?/p>
國風(fēng)
(1).《詩經(jīng)》的一部分。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間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。包括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和《邶風(fēng)》、《鄘風(fēng)》、《衛(wèi)風(fēng)》、《王風(fēng)》、《鄭風(fēng)》、《齊風(fēng)》、《魏風(fēng)》、《唐風(fēng)》、《秦風(fēng)》、《陳風(fēng)》、《檜風(fēng)》、《曹風(fēng)》、《豳風(fēng)》,也稱為“十五國風(fēng)”,共一百六十篇。作品大多體現(xiàn)了人民的思想感情,對統(tǒng)治階級的罪惡有所揭露,廣闊地反映了當(dāng)時(shí)的社會(huì)生活。但也不盡是民間作品。
(2).國家的風(fēng)俗?!妒酚洝ひ蟊炯o(jì)》:“帝 武丁 即位,思復(fù)興 殷 ,而未得其佐。三年不言,政事決定於冢宰,以觀國風(fēng)?!?唐 宋中 《送韋參軍》詩:“國風(fēng)沖融邁三五,朝廷歡樂彌寰宇?!?/p>
楚些
《楚辭·招魂》是沿用 楚國 民間流行的招魂詞的形式而寫成,句尾皆有“些”字。后因以“楚些”指招魂歌,亦泛指 楚 地的樂調(diào)或《楚辭》。 唐 牟融 《邵公母》詩:“搔首驚聞 楚 些歌,拂衣歸去淚懸河……傷心獨(dú)有黃堂客,幾度臨風(fēng)詠《蓼莪》?!?宋 范成大 《gong{1*1}安渡江》詩:“伴愁多 楚 些,吟病獨(dú) 吳 音?!?清 朱錫 《幽夢續(xù)影》:“焚香供梅,宜讀 陶 詩;垂簾供蘭,宜讀 楚 些?!?程善之 《和孟碩獄中詩》之三:“莫倚 巫陽 歌 楚 些,杜鵑已喚不如歸?!?/p>
曾豐名句,邀肇慶府卓司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