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吳芾《憶鹿鶴》:
山中鹿鶴久相疏,恨不歸來與汝俱。
飛舞尚如前日否,奔騰還上后山無。
不聞警露來庭下,猶想銜花近座隅。
嘆我素鐘山野性,從來與汝本無殊。
注釋參考
警露
因白露降臨而相警戒。相傳鶴性機警,“至八月白露降,流於草上,滴滴有聲,因即高鳴相警,移徙所宿處,慮有變害”。見《藝文類聚》卷九十引 晉 周處 《風土記》。后因以“警露”作為詠鶴的典故。 唐 駱賓王 《初秋登王司馬樓宴賦得同字》:“鴻飛漸陸,流斷吹以來寒;鶴鳴在陰,上中天而警露?!?唐 駱賓王 《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》:“虛心恒警露,孤影尚凌煙?!?唐 皇甫湜 《鶴處雞群賦》:“安知警露之質(zhì),豈誠凌云之意?!?/p>
來庭
猶來朝。謂朝覲天子。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:“四方既平, 徐方 來庭。” 孔 傳:“來王庭也。” 唐 張說 《圣德頌》:“西戎遠國,畏君之靈,古稱即序,今乃來庭?!?清 姚鼐 《宋雙忠祠碑》:“神陟在天,明曜剛大。思蠲厥心,來庭來對?!?/p>
座隅
坐位的旁邊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秋胡詩》:“歲暮臨空房,涼風起座隅?!?唐 元結(jié) 《系謨》:“公之所述,真王者之謨,必當篆刻,置之座隅?!?/p>
吳芾名句,憶鹿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