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人剛欲斗力,謾向此間來
出自宋代程節(jié)齋《水調歌(題角牴人障)》:
養(yǎng)氣兼養(yǎng)勇,豈不丈夫哉。
何人剛欲斗力,謾向此間來。
莫論施身文繡,看取兼人膽諒,胸次盡嵬嵬。
獨步登壇后,諸子盡輿臺。
笑渠儂,身賁育,伎嬰孩。
虛嬌自恃,未識金德木雞才。
始也旁觀退聽,少則直前交臂,智與力俱摧。
世有賞音者,為唱凱歌回。
注釋參考
斗力
挽弓的力量。古時挽弓的力量以斗石為重量單位測計,故稱。亦泛指膂力。 宋 陸游 《題拓本姜楚公鷹》詩:“弓面霜寒斗力增,坐思鐵馬蹴河冰。” 宋 朱熹 《辛亥二月與趙帥書》:“此間子弟投募者眾,因限以必及次高彊斗力乃收,而來者亦不少?!薄端问贰け玖罚骸岸妨Τ龅?,則免戶下春夫科配?!?/p>
亦作“鬭力”。競賽力量;憑勇力爭勝?!妒酚洝ろ椨鸨炯o》:“吾寧鬭智,不能鬭力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梁提督》:“ 朝桂 聞將恃斗才,不藉斗力。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(jié):“ 安祿山 每率數(shù)騎出去,總要捉獲數(shù)十人,顯然不是斗力而是用詐計誘捉 契丹 人?!?/p>
此間
此間 (cǐjiān) 此地 here 此間已有傳聞程節(jié)齋名句,水調歌(題角牴人障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