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鄒浩《別零陵》:
零陵詎中邦,道阻五千里。
我以放逐來,本非心樂只。
身止高山巔,忽忽彌半祀。
人情久自親。
況復(fù)多可喜。
坐使故鄉(xiāng)念,如火沃之水。
罪大不得留,今茲動(dòng)行李。
昭州雖嶺南,流寓蓋均耳。
倘未還庭闈,在彼猶在此。
胡然當(dāng)作離,耿耿殊不已。
物我要兼忘,咄哉從此始。
注釋參考
放逐
放逐 (fàngzhú) 古時(shí)候把被判罪的人流放到邊遠(yuǎn)地方 banish;exile;deport;be sent into exile 這位大臣在被放逐之后,活得比他的大仇敵還長非心
邪心?!稌酌罚骸袄K愆糾謬,格其非心。俾克紹先烈?!?孔 傳:“言侍左右之臣,彈正過誤,檢其非妄之心,使能繼先王之功業(yè)?!?清 侯方域 《豫省試策一》:“所以格非心,緝敬勝也。”
樂只
和美;快樂。只,語助詞?!对姟ば⊙拧つ仙接信_(tái)》:“樂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樂只君子,萬壽無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聞望之解舟》詩:“子來我樂只,子去悲如何?” 鄭澤 《短歌行》:“香起增高華,雙情堪樂只。”
鄒浩名句,別零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