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指繡谷,裹足登涼轎
出自宋代孔武仲《送劉明復(fù)知鳳翔二首》:
我思廬山游,發(fā)與自年少。
偶來得閑侶,更欲窺眾妙。
幽林穿蒙籠,青峰上險峭。
遙看天池路,一線在巖徼。
辛勤得至此,慘寂已西照。
云池桂無根,瞪視心膽掉。
暮夜煙云昏,西巖亦登眺。
圣燈稍稍出,弄影何窈窕。
一枝分百點,變態(tài)不可料。
須臾歸寂滅,何處觀朕兆。
僧房得棲宿,爽氣冰毛竅。
翻然亦興盡,卻恨歸途寫。
緬懷道隆師,確不奉明詔。
似與山間石,殷勤論久要。
我今來時迫,心灰真可笑。
明朝指繡谷,裹足登涼轎。
揩卻壁上名,恐為高人笑。
注釋參考
明朝
明朝 (míngzhāo) 〈方〉∶明天 tomorrow裹足
裹足 (guǒzú) 裹腳。喻指停足不前 foot-binding 裹足不入秦?!?李斯《諫逐客令》涼轎
舊時一種轎名。多為官員乘坐。 唐 李商隱 《雜纂》:“社長乘涼轎--不相稱?!?宋 孫武仲 《宿天池》詩:“明朝指誰谷,裹足登涼轎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九回:“然后豎起大纛,排隊升礮,雙雙換了八人抬的涼轎,萬騎先后,蝶圍蜂擁入城內(nèi)去了?!?/p>
孔武仲名句,送劉明復(fù)知鳳翔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