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永叔戲作》:
琵琶轉撥聲繁促,學作饑禽啄寒木。
木蠹生蟲細穴深,長啄歊鏗未充腹。
攏弦疊響入眾耳,發(fā)自深林答空谷。
上弦急逼下弦清,正如螗螂捕蟬聲。
坐中賓歡呼酒飲,門外客疑將欲行。
主人語客客莫去,彈到古樹裂丁丁。
內賓外客曾未聽,乍聞此曲無不驚。
還憶昭君入胡虜,烏孫帳下邊馬鳴。
安知如今有樂事,能使女奚飛玉觥。
女奚年小殊流俗,十月單衣體生粟。
言事關西楊廣文,廣文空腹貪教曲。
曲奇譜新偷法部,妙在取音時轉軸。
翰林先生多所知,又笑畫圖收滿屋。
不肯那錢買珠翠,任從堆插階前菊。
功曹時借乃許出,他日求觀龜殼縮。
我嗟老鈍不如渠,幸得交朋時借娛。
但樂休計有與無。
注釋參考
木蠹
亦作“木蠧”。見“ 木蠹 ”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蟲三·木蠹蟲》﹝集解﹞引 陳藏器 曰:“木蠹一如蠐螬,節(jié)長足短,生腐木中,穿木如錐?!?鄭觀應 《盛世危言·農功》:“牲畜受病若何施治?穀蟊木蠧若何豫防?”
生蟲
活蟲?!对姟ぶ苣稀胫骸贰坝卩调胭狻?孔穎達 疏引 三國 吳 陸璣 曰:“﹝麟﹞不履生蟲,不踐生草?!薄吨駮o年》卷上“ 黃帝 二十年,景云見” 南朝 梁 沉約 注:“ 洛水 之上有鳳凰集,不食生蟲,不履生草?!?/p>
充腹
充腸?!稇?zhàn)國策·燕策一》:“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,以為雖偷充腹,而與死同患也?!薄段究澴印ぶ伪尽罚骸胺俏宸Y無以充腹,非絲麻無以葢形。” 唐 馮贄 《云仙雜記》卷六:“ 陶淵明 日用銅鉢煮粥,為二食具,遇發(fā)火,則再拜曰:‘非有是火,何以充腹。’” 明 劉基 《養(yǎng)志齋記》:“所以適口充腹者,無不有矣。”
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永叔戲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