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中夜聞大雷雨》:
雷車駕雨龍盡起,電行半空如狂矢。
中原腥膻五十年,上帝震怒初一洗。
黃頭女真褫魂魄,面縛軍門爭請死。
已聞三箭定天山,何啻積甲齊熊耳。
捷書馳騎奏行宮,近臣上壽天顏喜。
合門明日催賀班,云集千官摩劍履。
長安父老請移蹕,愿見六龍臨渭水。
從今身是太平人,敢憚安西九千里!
注釋參考
何啻
亦作“ 何翅 ”。猶何止,豈只。 唐 李山甫 《古石硯》詩:“波浪因文起,塵埃為廢侵。憑君更研究,何啻直千金!” 宋 葉適 《<黃子耕文集>序》:“不若刻二書 巾山 之上,使讀之者識趣增長,后生及知古人源流,教思無窮,視今惠利何翅千百!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七:“其氛焰所及,視 乾隆 時(shí),何啻十倍!”
熊耳
(1).山名。在 河南省 宜陽縣 。 秦嶺 東段支脈?!稌び碡暋罚骸皩?dǎo) 洛 自 熊耳 ?!?孔 傳:“在 宜陽 西?!薄逗鬂h書·劉盆子傳》:“ 樊崇 乃將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……積兵甲 宜陽城 西,與 熊耳山 齊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洛水》:“ 洛水 之北有 熊耳 ,雙巒競舉,狀同熊耳。在 宜陽 也?!?宋 陸游 《小出塞曲》:“明日受降處,甲齊 熊耳 高?!?/p>
(2).山名。在 湖南省 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南伐至 召陵 ,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漢 。” 司馬貞 索隱引《荊州記》:“ 耒陽 、 益陽 二縣東北有 熊耳 ,東西各一峯,狀如熊耳,因以為名?!?/p>
陸游名句,中夜聞大雷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