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家冢宰均四海,漢制尚書本百官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送顏幾圣龍學(xué)尚書出守泉州二首》:
聽履星辰北斗寒,三能只隔寸云間。
周家冢宰均四海,漢制尚書本百官。
鵷鷺班齊瞻進(jìn)步,鳳凰池近卻飛還。
河圖冠出西清上,莫作尋常五馬看。
注釋參考
冢宰
(1). 周 官名。為六卿之首,亦稱太宰。《書·周官》:“冢宰掌邦治,統(tǒng)百官,均四海?!?孔 傳:“天官卿稱太宰,主國政治,統(tǒng)理百官,均平四海之內(nèi)?!薄对姟ご笱拧ぴ茲h》:“鞫哉庶正,疚哉冢宰。” 朱熹 集傳:“冢宰,又眾長(zhǎng)之長(zhǎng)也。”
(2).稱吏部尚書為冢宰?!睹魇贰ぢ毠僦疽弧罚骸癌z吏部﹞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、封勛、考課之政令,以甄別人才,贊天子治。蓋古冢宰之職,視五部為特重?!?清 侯方域 《太常公家傳》:“ 攀龍 后為都御史,言之冢宰 趙南星 ,即家起公為太僕卿?!?/p>
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(zhǔn) 豪放、豁達(dá) unconstrained 老牛說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漢制
漢 代的制度。 漢 制因循 秦 制。 漢 初, 蕭何 定律令, 韓信 定軍法, 張蒼 定歷法及度量衡, 叔孫通 定禮儀, 漢 朝制度很快建立起來?!稘h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許皇后》:“諸侯拘迫 漢 制,牧相執(zhí)持之也?!薄稌x書·職官志》:“ 孫吳 、 劉蜀 ,多依 漢 制,雖復(fù)臨時(shí)命氏,而無忝舊章?!?/p>
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?!吧小奔础吧稀?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(bǔ)充進(jìn)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(dāng)時(shí)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(shí)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(huì)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(shí)黃河、長(zhǎng)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(shí)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(shè)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(zhǎng)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?!龂瘛?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(zhǎng)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百官
百官 (bǎiguān) 各種官吏 officials of all ranks and descriptions楊萬里名句,送顏幾圣龍學(xué)尚書出守泉州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神圖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