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葉茵《詩僧歸儒》:
厭作人間粥飯僧,等閒來續(xù)義铦燈。
近吟氣味無蔬筍,舊學(xué)工夫尚葛藤。
花下飛鞭身灑落,風(fēng)前扶帽發(fā)鬅鬙。
浪仙素不修書問,有愧昌黎詫可朋。
注釋參考
浪仙
唐 詩人 賈島 的字。 五代 齊己 《還黃平素秀才卷》詩:“冷澹聞 姚監(jiān) ,精奇見 浪仙 ?!?前蜀 韋莊 《送李秀才歸荊溪》詩:“人言格調(diào)勝 玄度 ,我愛篇章敵 浪仙 ?!?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近體上》:“ 曲江 之清遠(yuǎn), 浩然 之簡淡, 蘇州 之閒婉, 浪仙 之幽奇,雖初、盛、中、晚,調(diào)迥不同,然皆五言獨(dú)造?!?/p>
不修
(1).不修明;不整治?!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安幻懫湔拢澝领吨T侯,以逞其愿,欲久,得乎?” 三國 吳 韋昭 《博弈論》:“人事曠而不脩?!?/p>
(2).不修繕。 漢 班彪 《北征賦》:“過 泥陽 而太息兮,悲祖廟之不脩?!?/p>
(3).不學(xué)習(xí);不講究。《漢書·高帝紀(jì)下》:“ 高祖 不脩文學(xué),而性明達(dá)?!?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公為人和易有容,不修苛節(jié),見人無貴賤皆與飲酒?!?/p>
書問
書信;音問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與朝歌令吳質(zhì)書》:“足下所治僻左,書問致簡,益用增勞?!?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十五:“故足跡不至於門藩,書問不通於左右者,且十餘年矣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許壽裳》:“在京各公,弟雖多舊識(shí),但久不通書問,殊無可托也?!?/p>
昌黎
(1).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,常據(jù)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(今 河北省 昌黎縣 )人;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,后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。 唐 韓愈 《送陸歙州》詩序:“於是 昌黎 韓愈 道愿留者之心,而泄其思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構(gòu)釁》:“紹 昌黎 之道脈,豈興八代之衰!” 清 周亮工 《王王屋傳》:“公著詩一卷、文二卷。詩清婉有志,文則力追 昌黎 、 柳州 ?!?馬其昶 《<古文辭類纂標(biāo)注>序》:“ 昌黎 論文,務(wù)去陳言?!?/p>
(2).借指 韓 姓。 宋 李清照 《上樞密韓肖胄詩》之一:“中朝第一人,春官有 昌黎 。身為百夫特,行足萬人師。”按,此“昌黎”指 韓肖胄 。
葉茵名句,詩僧歸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