宦游從此知多事,收取《楞伽》靜處看
出自宋代蘇轍《送青州簽判俞退翁致仕還湖州》:
不作清時言事官,海邦那復(fù)久盤桓。
早依蓮社塵緣少,新就草堂歸計安。
富貴暫時朝露過,江山故國水精寒。
宦游從此知多事,收取《楞伽》靜處看。
注釋參考
游從
(1).相隨同游。 晉 陶潛 《與殷晉安別》詩:“負(fù)杖肆游從,淹留忘宵晨?!?宋 秦觀 《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》:“ 南陽公 嘗命畫史圖太子少師 天水 趙公 并公與己游從之像,號《三老圖》?!?/p>
(2).交往。特指與長輩交往。 唐 元稹 《誨侄等書》:“吾又以吾兄所職,易涉悔尤,汝等出入游從,亦宜切慎?!币槐咀鳌?游從 ”。 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錄·慶元黨》:“至 嘉定 間,偶出于一時之游從,或未嘗為公之所知者,其跡相望于朝?!?清 劉大櫆 《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》:“公卒,則士大夫嘗相游從者皆相向欷歔泣下。”
(3).指結(jié)交的人。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詩》:“ 熙寧 中, 王欽臣 仲至 自 河北 被召用。 荊公 薦對。 神宗 問所與游從,公奏 宋 敏求 ,帝默然,遣還任。” 宋 文天祥 《早秋》詩:“眼里游從驚死別,夢中兒女慰生離?!?/p>
(1).交游。相隨同游?!段簳埰栈輦鳌罚骸?世宗 崩,坐與 甄楷 等飲酒游從,免官?!?/p>
(2).朋友。 唐 戴叔倫 《留別宋處士》詩:“鄉(xiāng)里游從舊,兒童內(nèi)外親?!?/p>
(3).交往的,結(jié)交的。 清 吳定 《紫石泉山房記》:“轉(zhuǎn)瞬之間,游從舊侶,半皆散亡。”
多事
多事 (duōshì) 事故或事變多的 eventful 多事之秋 干涉別人的事 interfering 你不必多他的事 做多余的或不應(yīng)該做的事 meddlesome 他總愛多事收取
(1).收留。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桀黠奴,人之所患也,唯 刀閒 收取,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。”
(2).取來收下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驗符》:“ 君賢 曰:‘此黃金也?!厍怖羰杖?。”
(3).收復(fù)。 唐 李賀 《南園》詩之五:“男兒何不帶吳鉤,收取關(guān)山五十州?!?/p>
楞伽
亦作“ 楞迦 ”。1.山名。梵文音譯。在古 師子國 (今 斯里蘭卡 )境。相傳佛在此山說經(jīng)。 宋 王安石 《化城閣》詩:“ 楞伽 海中山,杳出霄漢上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八:“若非圓寂光中客,定是 楞迦 峰頂人?!?/p>
(2).指《楞伽經(jīng)》。梵名。有四種漢文譯本,今存三種。此經(jīng)提出五法、三性、八識等大乘教義,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寄恒璨》詩:“今日郡齋閒,思問《楞伽》字?!?明 高啟 《楞伽寺》詩:“《楞伽》義未曉,塵累方自恥?!?清 姚鼐 《法源寺》詩:“欲偕投紱老,終日問《楞迦》?!?章炳麟 《大乘佛教緣起考》:“法相名為《瑜伽師地》,雖與瑜伽一派有殊,然《楞伽》已有‘瑜伽師有幾’之文。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?!?/p>
靜處
(1).冷靜地立身處世?!蛾套哟呵铩るs下六》:“且人何憂,靜處遠(yuǎn)慮?!?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保位權(quán)》:“故為君虛心靜處,聰聽其響,明視其影,以行賞罰之象?!?宋 周敦頤 《通書·圣學(xué)》:“靜處則明,明則通。”
(2).猶靜居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刑部·熱審之始》:“今盛暑,朕與卿等,深居靜處,猶覺可畏。”
清凈、安靜之處。 宋 陸游 《山園雜詠》:“百年竟向愁邊老,萬事元輸靜處看?!薄度齻b五義》第十回:“跟著從人出了公館,來至靜處?!?/p>
蘇轍名句,送青州簽判俞退翁致仕還湖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