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秦觀《夜坐懷莘老司諫》:
六合寥寥信茫昧,中有日月無根柢。
古往今來漫不休,青發(fā)素顏從此逝。
嗟予自少多邅回,氣血未衰心已艾。
北渡長(zhǎng)淮霜入屨,南窺禹穴塵生袂。
日鑿一竅渾沌死,雖有余風(fēng)終破碎。
回車復(fù)路可無緣,三問道人三不對(duì)。
注釋參考
長(zhǎng)淮
指 淮河 。 唐 王維 《送方城韋明府》詩:“高鳥長(zhǎng) 淮 水,平蕪故 郢 城?!?宋 張孝祥 《六州歌頭》詞:“長(zhǎng) 淮 望斷,關(guān)塞莽然平?!?清 顧炎武 《送歸高士之淮上》詩:“送君孤棹上長(zhǎng) 淮 ,千里談經(jīng)意不乖。”
禹穴
(1).相傳為 夏禹 的葬地。在今 浙江省 紹興 之 會(huì)稽山 ?!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岸嫌?江 、 淮 ,上 會(huì)稽 ,探 禹穴 ?!?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:“ 禹 巡狩至 會(huì)稽 而崩,因葬焉。上有孔穴,民閒云 禹 入此穴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游山》詩:“幸游 建德 鄉(xiāng),觀奇經(jīng) 禹穴 ?!?唐 李白 《越中秋懷》詩:“何必探 禹穴 ,逝將歸 蓬丘 ?!?/p>
(2).指 會(huì)稽 宛委山 。相傳 禹 于此得 黃帝 之書而復(fù)藏之。 唐 李白 《送二季之江東》詩:“ 禹穴 藏書地, 匡山 種杏田。” 王琦 注:“ 賀知章 《纂山記》曰: 黃帝 號(hào) 宛委穴 為 赤帝 陽明之府,於此藏書。 大禹 始於此穴得書,復(fù)於此穴藏之,人因謂之 禹穴 。”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黃帝 金簡(jiǎn)書之說,見《吳越春秋·越王無余外傳》。 宋 陸游 《秋雨初霽徙倚門外有作》詩:“前身已預(yù) 蘭亭 會(huì),老眼曾窺 禹穴 書。” 清 王譽(yù)昌 《舟泊武林城外因憶新安會(huì)稽之勝賦呈確慶夫子志別》詩:“學(xué)溯 考亭 開霧障,書探 禹穴 破云封?!?/p>
(3).相傳為 夏禹 決 漢水 時(shí)的住處。在今 陜西省 旬陽縣 東?!洞笄逡唤y(tǒng)志·興安府·古跡》:“ 禹穴 在 洵陽縣 東一百三十里。高八尺,深九尺。旁鎸“禹穴”二字。穴右有泉,味甚清洌。世傳 禹 決 漢水 時(shí)居此?!?/p>
秦觀名句,夜坐懷莘老司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