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同軌,夷狄來思
出自唐代佚名《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升和》:
顧惟菲薄,纂歷應(yīng)期。
中外同軌,夷狄來思。
。
樂用崇德,禮以陳詞。
夕惕若厲,欽奉弘基。
注釋參考
中外
中外 (Zhōng-wài) 中國和外國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中外賓客 中外所同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 講中外之故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 中外 (zhōng-wài) 里面和外面 inside and outside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?!睹魇贰?h3>同軌(1).車轍寬度相同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車同軌,書同文,行同倫。”
(2).引申為同一、一統(tǒng)?!稘h書·韋玄成傳》:“四方同軌,蠻貊貢職?!?顏師古 注:“同軌,言車轍皆同,示法制齊也?!薄顿Y治通鑒·齊武帝永明十一年》:“承平之主,所以不親戎事,或以同軌無敵,或以懦劣偷安。” 胡三省 注:“天下混一,則車同軌·書同文?!?清 王韜 《亞洲半屬歐人》:“如圖富強之術(shù),而使東西之同軌合轍者,要不外乎此?!?/p>
(3).指古代 華夏 諸侯國?!蹲髠鳌る[公元年》:“天子七月而葬,同軌畢至?!?杜預(yù) 注:“言同軌,以別四夷之國。”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崩薨》:“天子七月而葬,同軌必至?!薄杜f唐書·李玨傳》:“今遵同軌之會,適去於中邦;告遠(yuǎn)夷之使,未復(fù)其來命?!?/p>
(4).謂同路而行。 唐 杜甫 《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因為醉歌》:“豈知驅(qū)車復(fù)同軌,可惜刻漏隨更箭?!?/p>
(5).比喻方法、法則等相同?!俄n非子·八奸》:“此皆俱進俱退,皆應(yīng)皆對,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?!薄段倪x·班固<幽通賦>》:“既仁得其信然兮,仰天路而同軌。”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:“人道既然,仰視天道,又同法也。” 南朝 齊 謝鎮(zhèn)之 《與顧道士書》:“葢聞佛之興世也,古昔一法,萬界同軌。”
夷狄
(1).古稱東方部族為 夷 ,北方部族為 狄 。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。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也。”《漢書·蕭望之傳》:“圣王之制,施德行禮,先京師而后諸夏,先諸夏而后夷狄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河北民》詩:“家家養(yǎng)子學(xué)耕織,輸與官家事夷狄。” 魯迅 《墳·論“ta{1-1}媽{1-1}的!”》:“ 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風(fēng)氣漸漸消除;到了 金 元 ,已奉夷狄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
(2).指邊遠(yuǎn)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。《國語·鄭語》:“或在王室,或在夷狄,莫之?dāng)?shù)也?!?唐 韓愈 《毛穎傳》:“其子孫甚多,散處中國夷狄,皆冒 管城 ?!?唐 聶夷中 《行路難》詩:“莫言行路難,夷狄如中國。”
(3).視為夷狄?!豆騻鳌せ腹迥辍罚骸敖院我苑Q人?夷狄之也。”《公羊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其謂之 秦 何?夷狄之也。”《新五代史·十國世家年譜論》:“以 五代 之君而視 十國 ,夷狄之則未可也。”
來思
《詩·小雅·采薇》:“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”又《出車》:“今我來思,雨雪載涂?!?朱熹 集傳:“《采薇》之所謂來,戍畢時也。此詩之所謂來,歸而在道時也。” 高亨 注:“思,語氣詞?!焙笠浴皝硭肌北硎净貋?、歸來的意思。 宋 辛棄疾 《婆羅門引·用韻別郭逢道》詞:“見君何日,待瓊林、宴罷醉歸時。人爭看、寶馬來思?!?/p>
佚名名句,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升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喵客喵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