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殺出喜怒,死者常差肩
出自宋代陸游《拜張忠定公祠二十韻》:
張公世外人,與蜀偶有緣,天將靖蜀亂,生公在人間。
厥初大盜興,樂禍迭相挻,天子輟玉食,貴臣擁戎旃。
生殺出喜怒,死者常差肩。
公曰此何哉,從之吾欺天。
河流觸地軸,砥柱屹不遷。
脅從盡縱舍,飛章交帝前。
上意竟開悟,至仁勝兇殘。
貴臣不極賞,追還黜其權。
安危關社稷,豈惟蜀民全。
后來有阿童,握兵事開邊,晚策睦州功,上公珥金蟬,勢張不可御,北鄉(xiāng)挑幽燕。
神京遂丘墟,迄今天步艱。
時無忠定公,孰能折其奸?我來拜遺祠,喬木含蒼煙。
死者不可作,愀然衰涕潸。
憤切感虜禍,慷慨思公賢。
春秋送迎神,誰為歌此篇!
注釋參考
生殺
(1).指萌生凋落、昭蘇伏蟄、陰陽消長等自然規(guī)律?!肚f子·天運》:“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,正之器也?!?成玄英 疏:“應青春以生長,順素秋以殺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桐花》詩:“地氣反寒暄,天時倒生殺。” 宋 沉括 《夢溪補筆談·象數》:“凡積月以為時,四時以成歲,陰陽消長,萬物生殺變化之節(jié),皆主於氣而已?!?/p>
(2).生與死;生或死?!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瓣庩柧銐褎t夢生殺。” 張湛 注:“陰陽以和為用者也,抗則自相利害,故或生或殺也?!?/p>
(3).決定生與死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王道通三》:“人主立于生殺之位,與天共持變化之勢。” 宋 蘇轍 《唐論》:“古者諸侯大國或數百里,兵足以戰(zhàn),食足以守,而其權足以生殺。” 明 宋濂 《寓言》之二:“生殺之柄,弗累於手;安危之心,弗繫於心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上海文壇上的鬼魅》:“因為他們正握著涂抹的筆尖、生殺的權力。”
(4).指生殺之權。《周書·李賢傳》:“今位居上列,爵邁通侯,受委方面,生殺在手?!?宋 蘇軾 《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(zhàn)袍》詩:“書生只肯坐帷幄,談笑毫端弄生殺?!敝袊焚Y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滇軍政府討滿洲檄》:“生惡因於郡縣,生殺操之墨吏,刑部不知,按察不問。”
死者
死者 (sǐzhě) 已死的人 dead 死者與生者差肩
差肩 (cījiān) 肩挨肩 shoulder to shoulder 予幼從先生授經,汝差肩而坐,愛聽古人節(jié)義事?!丁都烂梦摹?p>陸游名句,拜張忠定公祠二十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- 4玫瑰之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