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查慎行《雨過桐廬》:
江勢西來彎復彎,乍驚風物異鄉(xiāng)關(guān)。
百家小聚還成縣,三面無城卻倚山。
帆影依依楓葉外,灘聲汩汩碓床間。
雨蓑煙笠嚴陵近,慚愧清流照客顏。
注釋參考
帆影
(1).指帆船去遠而模糊的形象。 唐 李嶠 《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》詩:“岸迴帆影疾,風逆鼓聲遲?!?明 高啟 《次韻楊禮曹秋日見贈》:“遠江帆影秋蕪外,故苑砧聲晚樹中?!?清 查慎行 《雨中渡黃河》詩:“中流帆影沒,遠樹浪頭生?!?/p>
(2).帆篷的影子。 宋 陸游 《觀潮》詩:“江平無風面如鏡,日午樓船帆影正?!?/p>
依依
依依 (yīyī) 形容樹枝柔弱,隨風搖擺 supple twigs and tender leaves 楊柳依依 戀戀不舍的樣子 be reluclant to part;feel regret at parting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尚依依旁汝。——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 依稀;隱約 dimly 依依墟里煙楓葉
楓樹葉。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。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晚出西射堂》詩:“曉霜楓葉丹,夕曛嵐氣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:“ 潯陽 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?!?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共宿郵亭》:“山遠天高煙水寒,兩岸樓臺楓葉丹?!?楊朔 《香山紅葉》:“我望著紅葉,問:‘這是什么樹?怎么不大像楓葉?’”
灘聲
水激灘石發(fā)出的聲音。 南朝 梁元帝 《巫山高》詩:“灘聲下濺石,猿鳴上逐風。” 唐 杜甫 《送韓十四江東省覲》詩:“ 黃牛峽 靜灘聲轉(zhuǎn), 白馬江 寒樹影稀。” 元 薩都剌 《曉上石壁灘》詩:“ 龍溪 三月人上船,十里五里灘聲喧?!?/p>
汩汩
(1).象聲詞。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。《文選·木華<海賦>》:“崩云屑雨,浤浤汩汩?!?李善 注:“浤浤汩汩,波浪之聲也?!?元 康進之 《李逵負荊》第二折:“那老兒拿起瓢來,揭開蒲墩,舀一瓢冷酒來,汩汩的嚥了?!薄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俺刂辛魉?,汩汩有聲?!?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:“柔嫩的聲音,夾在鳥語中,夾在溪山的汩汩中,響徹了這山坳?!?/p>
(2).盛貌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八八:“不肯信受 寒山 語,轉(zhuǎn)轉(zhuǎn)倍加業(yè)汩汩。直待斬首作兩段,方知自身奴賤物?!?唐 元結(jié) 《咸池》詩:“至德汩汩兮,順之以先。”《新唐書·劉子玄吳兢等傳贊》:“故圣主賢臣,叛人佞子,善惡汩汩,有所未盡,可為永愾者矣?!?/p>
(3).沉沒;淪落。 晉 王羲之 《用筆賦》:“沒沒汩汩,若 濛 汜之落銀鉤;耀耀晞晞,狀扶桑之掛朝日。”《新唐書·蕭嵩傳》:“始,娶 會稽 賀晦 女,僚婿 陸象先 ,宰相子,時為 洛陽 尉,已有名,士爭往交,而 嵩 汩汩未仕,人不之異?!?宋 林逋 《雜興》詩之二:“一壑等閑甘汩汩,五門平昔避炎炎?!?/p>
(1).水急流貌。《文選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怳兮忽兮,聊兮慄兮,混汩汩兮?!?呂延濟 注:“混汩汩,相合疾流貌?!?唐 韓愈 《流水》詩:“汩汩幾時休,從春復到秋。” 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九章:“ 曉燕 閉著眼睛沒有說話,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汩汩而下?!?/p>
(2).比喻文思源源不斷或說話滔滔不絕。 唐 韓愈 《答李翊書》:“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,汩汩然來矣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兀骸肮硬虐?張金鳳 的一段始末因由……滔滔汩汩的告訴母親一遍。” 鄒韜奮 《患難馀生記》第一章:“不,他還有奇談汩汩而出?!?/p>
(3).動蕩不安貌。 唐 杜甫 《自閬州領(lǐng)妻子卻赴蜀山行》詩之一:“汩汩避羣盜,悠悠經(jīng)十年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答王逢原書》:“不見已兩月,雖塵勞汩汩,企望盛德,何日忘之?” 清 方文 《寶筏禪堂贈大愚越塵二上人》詩之一:“汩汩風塵客,今宵借一枝?!?/p>
查慎行名句,雨過桐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