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岐重約頭陀會(huì),記得江干話別時(shí)
出自宋代陶夢桂《酬君山遠(yuǎn)上人送別》:
戀戀君山未解維,高僧來送贈(zèng)行詩。
誰知?dú)w去陶元亮,又遇當(dāng)年遠(yuǎn)法師。
蓮社欲留聽說法,菊籬那忍負(fù)歸期。
臨岐重約頭陀會(huì),記得江干話別時(shí)。
注釋參考
臨岐
亦作“ 臨歧 ”。本為面臨歧路,后亦用為贈(zèng)別之辭?!段倪x·鮑照<舞鶴賦>》:“指會(huì)規(guī)翔,臨岐矩步?!?李善 注:“岐,岐路也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李校書》詩:“臨岐意頗切,對酒不能喫?!?宋 范成大 《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作詩以別》:“臨岐心曲兩茫然,但祝頻書無別語?!?元 鄭光祖 《倩女離魂》第三折:“自執(zhí)手臨岐,空留下這場憔悴,想人生最苦別離?!?清 顧炎武 《酬李處士因篤》詩:“泚筆作長歌,臨歧為余貺?!?郁達(dá)夫 《別掌書某君》詩:“這我新詩錦不如,臨歧叩馬請回車?!?/p>
重約
重要的誓約或諾言。 宋 宋敏求 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下:“ 太祖 謂曰:‘盡吾一生,盡汝一生,令汝享有二 浙 也?!?忠懿 以帝賜重約,既得歸,喜甚,以為永保其國矣。”
頭陀
頭陀 (tóutuó) 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。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。后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。又作“馱都、杜多、杜荼” 梵dhūta;mendicant Buddhist monk記得
記得 (jìde) 想得起來;沒有忘記 remember well 一切都還記得江干
江干 (jiānggān) 江邊,江畔 by the river話別
話別 (huàbié) 別離前聚在一起談話 say a few parting words;say good-bye陶夢桂名句,酬君山遠(yuǎn)上人送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