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春弸兮,中氣彭兮
出自宋代曾豐《上廣東漕使黃郎中》:
三春弸兮,中氣彭兮。
季于孟仲,和之精兮。
至精收蒸,天相大明。
公生京京,集春之成。
注釋參考
三春
(1).春季三個月:農(nóng)歷正月稱孟春,二月稱仲春,三月稱季春。 漢 班固 《終南山賦》:“三春之季,孟夏之初,天氣肅清,周覽八隅?!?唐 李白 《別氈帳火爐》詩:“離恨屬三春,佳期在十月。” 元 宋方壺 《斗鵪鶉·踏青》套曲:“嬌滴滴三春佳景,翠巍巍一帶青山?!?劉大白 《春盡了》詩:“算三春盡了,總應(yīng)該留得春痕多少?!?/p>
(2).指春季的第三個月,暮春。 唐 岑參 《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》詩:“六月花新吐,三春葉已長?!?清 姚鼐 《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》詩:“三春紅藥熏衣上,兩度槐黃落硯前。”
(3).三個春天,即三年。 晉 陸機 《答賈謐》詩:“游跨三春,情固三秋。” 唐 崔璞 《蒙恩除替將還京洛》詩:“兩載求人瘼,三春受代歸?!痹ⅲ骸暗饺问w月,除替未及三年?!?/p>
中氣
(1).古代歷法以太陽歷二十四氣配陰歷十二月,陰歷每月二氣:在月初的叫節(jié)氣,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氣。如立春為正月節(jié)氣,雨水為正月中氣?!兑葜軙ぶ茉隆罚骸伴c無中氣,斗指兩辰之間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征北世子誕育上表》:“伏承王子,以中氣正月,鐘靈納和?!?唐 白居易 《酬牛相公<宮城早秋寓言>見示兼呈夢得》:“七月中氣后,金與火交爭?!?/p>
(2).中和之氣。 唐 白居易 《中和節(jié)頌》:“吉辰伊何,號為中和。和維大和,中維大中。以暢中氣,以播和風(fēng)?!?唐 皎然 《答鄭方回》詩:“高秋日月清,中氣天地正?!?清 張岱 《陶庵夢憶·孔林》:“享殿正對 伯魚 墓,圣人葬其子得中氣。”
(3).中醫(yī)名詞。指中焦脾胃運轉(zhuǎn)機能的原動力。對食物的消化、身體的營養(yǎng)有重要作用。《靈樞經(jīng)·口問》:“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腸為之苦鳴?!?漢 張仲景 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中》:“蓋中氣雖虛,表尚未和,不敢大補?!?/p>
(4).指丹田之氣。 清 張裕釗 《答吳摯甫書》:“閣下謂苦中氣弱,諷誦久則氣不足載其辭?!薄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罢讨暮韲?,要多高有多高,他的中氣,要多長有多長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她的嗓子有點悶,可是很有中氣?!?/p>
曾豐名句,上廣東漕使黃郎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Kw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