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辛棄疾《鷓鴣天》
翠竹千尋上薜蘿。東湖經(jīng)雨又增波。只因買得青山好,卻恨歸來白發(fā)多。明畫燭,洗金荷。主人起舞客齊歌。醉中只恨歡娛少,明日醒時奈病何。
注釋參考
畫燭
有畫飾的蠟燭。 唐 李嶠 《燭》詩:“兔月清光隱,龍盤畫燭新?!?宋 周邦彥 《紅羅襖·秋悲》詞:“畫燭尋歡去,羸為載愁歸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巧娘》:“一麗人坐石上,雙鬟挑畫燭,分侍左右?!?/p>
金荷
(1).見“ 金荷葉 ”。
(2).燭臺上承燭淚的器皿。形如蓮葉,用金、銀或銅制成,亦借指燭。 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絳臺高,金荷小,銀釭猶燦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滿庭芳·春日閨思》曲:“鉛華淚洗,金荷燼冷,銀蒜簾垂?!?清 陳維崧 《換巢鸞鳳·詠燭》詞:“暝色初臨,正金荷灼灼,鳳脛沉沉?!?/p>
辛棄疾名句,鷓鴣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