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處是長安,濕云吹雨寒
出自清代納蘭性德《菩薩蠻·榛荊滿眼山城路》:
榛荊滿眼山城路,征鴻不為愁人住。
何處是長安,濕云吹雨寒。
絲絲心欲碎,應(yīng)是悲秋淚。
淚向客中多,歸時(shí)又奈何。
注釋參考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(dú)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(gè)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濕云
濕度大的云。 唐 李頎 《宋少府東溪泛舟》詩:“晚葉低眾色,濕云帶繁暑?!?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二八:“滿天濕云飛舞,瘦葉時(shí)時(shí)經(jīng)風(fēng)細(xì)吟?!?/p>
納蘭性德名句,菩薩蠻·榛荊滿眼山城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