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傳陽燧,水溉陰{1~1}精
出自唐代佚名《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雍和二章》:
在滌嘉豢,麗碑敬牲。
角握之牡,色純之騂。
。
火傳陽燧,水溉陰{1~1}精。
太公胖俎,傅說和羹。
。
俎豆有馥,粢盛絜豐。
亦有和羹,既戒既平。
。
鼓鐘管磬,肅唱和鳴。
皇皇后祖,來我思成。
注釋參考
火傳
《莊子·養(yǎng)生主》:“指窮於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?!?王先謙 集解:“形雖往而神常存,養(yǎng)生之究竟,薪有窮火無盡?!贝擞黟B(yǎng)生者隨變?nèi)位c物俱遷,形體雖有生滅,而精神如火種綿延不絕。后因以“火傳”指品質(zhì)、道理或事業(yè)代代流傳。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豫州墓志銘》:“思 魯連 之辭賞,慕 田疇 之高蹈,而火傳川逝,長途已迫。”
陽燧
陽燧 (yángsuì) 古代用銅制作的鏡子形狀的利用太陽取火的器具 brass mirrow placed in the sun to generate enough heat to ignite dry grass佚名名句,郊廟歌辭。享太廟樂章。雍和二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