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績《無罪言》:
哀哀民何辜,遭此兇歉厄。
初聞數(shù)米炊,次復(fù)并日食。
草根掘欲盡,木皮屑不給。
疲老就枯僵,少壯作捐瘠。
千百存什一,烏喙仍菜色。
朝憂夕恐懼,不得見新麥。
城市逐末徒,奔走困貴糴。
剝床遂及膚,近半死于疫。
吾皇素仁惠,一念軫饑溺。
發(fā)粟通有無,寬逋已徵索。
郡縣乏宣化,鞭撲庭下赤。
貪官猴而冠,健吏虎而翼。
天災(zāi)偶參會(huì),人意莫致詰。
淮楚困烽塵,荊蜀斃鋒鏑。
湘潭煩調(diào)戌,洪贛事供億。
昔聞憔內(nèi)地,可以稱樂國。
豈料一年饑,狼狽如此極。
公卿飽輿臺(tái),王侯羅第宅。
私財(cái)足苞苴,公帑罄符籍。
匪難活民命,何以壽國脈。
子牟心徒勞,之武壯自惜。
安得扣九關(guān),玉階面咫尺。
天地本至仁,君臣愿一德。
賢人斯在位,能者各效職。
太守務(wù)循良,監(jiān)司去姑息。
智則謀朝野,勇則衛(wèi)疆場。
自然風(fēng)雨時(shí),自然稼穡植。
自然至和生,自然元?dú)鈱?shí)。
何憂乎驩兜,何畏乎強(qiáng)敵。
勿罪狂斐言,斯言定金石。
注釋參考
縣乏
缺乏?!度龂尽の褐尽ご掮鼈鳌罚骸皶r(shí)穀糴縣乏, 玄 罷謝諸生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基傳》“后由等竟不降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《戰(zhàn)略》:“昔 子午 之役,兵行數(shù)百里而值霖雨,橋閣破壞,后糧腐敗,前軍縣乏?!薄顿Y治通鑒·漢獻(xiàn)帝建安元年》:“京都無糧,欲車駕暫幸 魯陽 , 魯陽 近 許 ,轉(zhuǎn)運(yùn)稍易,可無縣乏之憂?!?/p>
宣化
傳布君命,教化百姓。《漢書·宣帝紀(jì)》:“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為寬大,縱釋有罪為不苛,或以酷惡為賢,皆失其中,奉詔宣化如此,豈不謬哉!” 唐 皮日休 《秦穆謚繆論》:“夫 重耳 之賢也,天下知之,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。如先立之,必能誅亂公子,去暴大夫,翼德於成周,宣化於 汾 晉 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錫祺》:“我們?nèi)欢际巧系坌?,生靈造福之主。”
鞭撲
見“ 鞭撲 ”。
亦作“ 鞭樸 ”。亦作“ 鞭撲 ”。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。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。《鄧析子·轉(zhuǎn)辭》:“圣人逍遙一世,罕匹萬物之形,寂然無鞭樸之罰,莫然無叱咤之聲?!薄秶Z·魯語上》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鉞,中刑用刀鋸,其次用鉆笮,薄刑用鞭撲,以威民也?!?韋昭 注:“鞭,官刑也,撲,教刑也?!薄稘h書·刑法志》:“薄刑用鞭撲。” 顏師古 注:“撲,杖也。”《宋書·少帝紀(jì)》:“親執(zhí)鞭撲,毆擊無辜,以為笑樂?!?唐 元稹 《哭子》詩之五:“鞭樸校多憐校少,又緣遺恨哭三聲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四:“夫人奴蓄之,無禮已甚;聞?dòng)直迵渲!?鄭振鐸 《取火者的逮捕·埃娥七》:“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,一天又一天的,受了多少的鞭撲?!?/p>
趙汝績名句,無罪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