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寄二孫嶢》:
憶昔初換孫,雙鬢颯已秋。
眼看與我長,歲月如許遒。
我以薄宦西,汝為守舍留。
夢輒來后前,歲律欻再周。
想今與乃父,長我更半頭。
天姿粹而溫,整整靜不浮。
六經(jīng)如取攜,八面自優(yōu)游。
落筆動萬言,頗能如翁不。
如翁何足道,抗志須前修。
良匠有妙斲,惰農(nóng)無厚收。
彼哉碌碌者,不源而計流。
吾言不虛往,過是夫何求。
注釋參考
何足
猶言哪里值得?!妒酚洝で乇炯o(jì)》:“﹝ 百里傒 ﹞謝曰:‘臣亡國之臣,何足問!’”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一六:“ 穎 心愴然,即寤,語諸左右,曰:‘夢為虛耳,亦何足怪?!?明 李贄 《復(fù)夏道甫》:“再勤學(xué)數(shù)年便當(dāng)大捷矣,區(qū)區(qū)一秀才,何足以為輕重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非有復(fù)譯不可》:“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,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(fù)譯本的,七八次何足為奇,何況 中國 其實也并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。”
抗志
(1).高尚其志。《六韜·上賢》:“士有抗志高節(jié)以為氣勢,外交諸侯,不重其主者,傷王之威?!?宋 曾鞏 《筠州學(xué)記》:“而搢紳之徒,抗志於qiang{1-1}暴之間。”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事部三》:“ 白樂天 抗志辭榮,似知道者?!?章炳麟 《辨詩》:“自 王粲 以降,作者抗志,欲返古初。”
(2).指高尚的志向。《晉書·夏統(tǒng)傳》:“其人循循,有 大禹 之遺風(fēng), 太伯 之義讓, 嚴(yán)遵 之抗志, 黃公 之高節(jié)?!?明 何景明 《六子詩·李戶部夢陽》:“抗志冀陳力,危言獲罪愆?!?/p>
前修
亦作“ 前修 ”。猶前賢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謇吾法夫前脩兮,非世俗之所服?!薄逗鬂h書·劉愷傳》:“今 愷 景仰前脩,有 伯夷 之節(jié),宜蒙矜宥,全其先功,以增圣朝尚德之美?!?李賢 注:“前修,前賢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雜文》:“偉矣前修,學(xué)堅多飽?!?宋 陳亮 《答陳知丞啟》:“猶懷晚進,及識前脩。” 清 周亮工 《哭陳磐生》詩:“暇心開麗矚,遠(yuǎn)致越前修?!?/p>
陳造名句,寄二孫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