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湯漬酒重分攜,景霽風和二月時
出自宋代李中師《奉別堯夫先生承見留數(shù)刻漬梅酒磨沈水飲別聊》:
磨湯漬酒重分攜,景霽風和二月時。
莫忘天津別君處,黃梅庭下半離披。
注釋參考
漬酒
東漢 徐穉 常于家預先炙雞一只,并以一兩綿絮漬酒中,曝干以裹雞。遇有喪事,則徑攜墓前,以水漬綿使有酒氣,祭畢即去,不見喪主。見《后漢書·徐穉傳》及 李賢 注引 謝承 《后漢書》。后因以“漬酒”為朋友間吊喪墓祭的典故。 南朝 梁 劉孝標 《廣絕交論》:“繐帳猶懸,門罕漬酒之彥?!?清 錢謙益 《畫士張季挽詞》詩:“一棺寂寂掩柴菅,零落貧交漬酒還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沉友圣漢川哭友》詩之三:“論文青眼客,漬酒白衣人?!?/p>
分攜
離別。 唐 李商隱 《飲席戲贈同舍》詩:“洞中屐響省分攜,不是花迷客自迷。” 宋 吳文英 《風入松》詞:“樓前緑暗分攜路,一絲柳,一寸柔情?!?清 秋瑾 《失題》詩:“惜別階前雨,分攜水上萍。”
二月
中篇小說。柔石作。1929年發(fā)表。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來到芙蓉鎮(zhèn)小學任教,與校長之妹陶嵐相愛。蕭因同情、資助在北伐戰(zhàn)爭中犧牲的老同學的寡妻文嫂,而招致非議和誣蔑。為了徹底幫助文嫂,他決定犧牲與陶嵐的愛情,娶文嫂為妻,不料招致更大的攻擊。文嫂終于不堪輿論壓力上吊自盡。蕭澗秋受此打擊,毅然離開芙蓉鎮(zhèn),陶嵐決意隨他而去。李中師名句,奉別堯夫先生承見留數(shù)刻漬梅酒磨沈水飲別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