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本無前業(yè),禪非為后身。
出自唐朝張喬《題興善寺僧道深院》
江峰峰頂人,受法老西秦。法本無前業(yè),禪非為后身。
院栽他國樹,堂展祖師真。甚愿依宗旨,求閑未有因。
注釋參考
法本
佛教語。猶法性。以“法性”為諸法之本,故名。 南朝 齊 王屮 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法本不然,今則無滅。” 明 徐渭 《翠鄉(xiāng)夢》第二折:“一花五葉總犯虛脾,百媚千嬌無非法本?!?/p>
無前
無前 (wúqián) 無敵 unmatched 所向無前 空前 unprecedented 業(yè)績無前非為
(1).干不顧法紀(jì)或禮法的壞事。 元 無名氏 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貪贓壞法,飲酒非為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鬼爺爺》:“然頗慎行止,不敢非為?!?/p>
(2).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、壞行為?!端疂G傳》第三五回:“不孝逆子,做下非為?!?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ば堂ね练c卯》:“爾宜躬先奉法以統(tǒng)一鄉(xiāng)之眾,以盡軌于法,稍有非為,惟爾總是問?!?/p>
(3).不顧法紀(jì)或禮法。 元 無名氏 《硃砂擔(dān)》第四折:“我癡心想望貞潔,你做事忒殺非為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三:“小人頗知禮法,極守本分的,怎敢干此非為之事?!?/p>
后身
后身 (hòushēn) 身體的后背部分 the back of a person 我只看見個后身,認(rèn)不清是誰 上衣等的背后部分 the back of a garment 這件襯衫后身太長了張喬名句,題興善寺僧道深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