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魏晉陶淵明《詠荊軻》
燕丹善養(yǎng)士,志在報(bào)強(qiáng)嬴。
招集百夫良,歲暮得荊卿。
君子死知己,提劍出燕京。
素驥鳴廣陌,慷慨送我行。
雄發(fā)指危冠,猛氣沖長纓。
飲餞易水上,四座列群英。
漸離擊悲筑,宋意唱高聲。
蕭蕭哀風(fēng)逝,澹澹寒波生。
商音更流涕,羽奏壯士驚。
心知去不歸,且有后世名。
登車何時(shí)顧,飛蓋入秦庭。
凌厲越萬里,逶迤過千城。
圖窮事自至,豪主正怔營。
惜哉劍術(shù)疏,奇功遂不成。
其人雖已沒,千載有馀情。
注釋參考
心知
心智。知,同“ 智 ”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夫民有血?dú)庑闹?,而無哀樂喜怒之常?!?陸德明 釋文:“知,音智?!薄杜f唐書·柳公綽傳》:“寒暑滿天地之間,浹肌膚於外;好愛溢耳目之前,誘心知於內(nèi)?!?清 戴震 《孟子字義疏證·性》:“人之血?dú)庑闹短斓刂咭??!?/p>
猶知心。指好友或情人。 唐 嚴(yán)維 《丹陽送韋參軍》詩:“ 丹陽 郭里送行舟,一別心知兩地秋。” 唐 李咸用 《送進(jìn)士劉松》詩:“滔滔皆 魯 客,難得是心知?!?明 馮夢龍 《山歌·素帕》:“不寫情詞不寫詩,一方素帕寄心知?!?/p>
不歸
(1).不返家。《詩·豳風(fēng)·東山》:“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?!?清 蒲松齡 《司文郎》:“又聞次年再行鄉(xiāng)試,遂不歸,止而受教?!?/p>
(2).不歸還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盜戶》:“詎惡久假不歸,霸為己有。”
有后
有后嗣。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 臧孫達(dá) 其有后於 魯 乎!君違,不忘諫之以德。” 唐 韓愈 《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》:“何壽之不遐,而祿之不多,謂必有后,其又信然耶!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六回:“今日到你這座家廟,便叫 玉郎 奉主入祠,使你二位老人家無后如同有后?!?/p>
世名
世間的名望。 宋 蘇轍 《歲莫》詩之二:“ 維摩 晚亦諧生事, 彌勒 初猶重世名?!?明 李贄 《答李見羅先生》:“區(qū)區(qū)世名,且視為浼己也,肯耽之乎?”
陶淵明名句,詠荊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