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鄭清之《謝鄭廣文和韻》:
鳣堂心醉經(jīng),精神應(yīng)滿腹。
溫飽非所志,飲食不以目。
說詩稱解頤,善問待攻木。
頗愁百斛量,孔庭惟立獨。
俎豆答衛(wèi)問,筐瓷欠鄒漉。
曾子非養(yǎng)口,瓶園且尊足。
時於清夜分,酌以翠勺綠。
聊澆磊磈胸,不瓶吾伊讀。
每篇亦作句,如對紀瓶竹。
相逢瓶初傾,一別桑重沃。
融尊慚坐滿,魯饋疏拜仆。
衛(wèi)生不自寶,抑首親患玉。
囊無諛墓金,米乏佳傳斛。
廚煙爨人凊,蔬課園夫督。
粟瓶收秫田,黍釀用陰麴。
解同杜陵襟,期醉昌黎菊。
赤手當縛菟,白眼謾?quán)了住?br>莊虛左氏宴,觴肯西子屬。
酒債負尋常,會期遭百六。
要須中圣賢,庶以展伯叔。
醉入無功鄉(xiāng),醒豈屈原族。
岸幘一笑粲,共賦醽酒醁。
注釋參考
鳣堂
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:“后有冠雀銜三鱣魚,飛集講堂前,都講取魚進曰:‘蛇鱣者,卿大夫服之象也。數(shù)三者,法三臺也。先生自此升矣?!焙笠蚍Q講學之所為“鱣堂”。 宋 朱熹 《奉和公濟兄留周賓之句》:“鱣堂偶休閑,雞黍聊從容?!?宋 樓鑰 《通交代徐教授啟》:“典鱣堂之教,獲與交承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論文齋筆錄》卷一:“校罷詩書延愛日,鱣堂春酒頌三多?!?/p>
醉經(jīng)
隋 王通 《中說·事君》:“子游 河間 之渚,河上丈人曰:‘何居乎斯人也?心若醉六經(jīng),目若營四海?!焙笠浴白斫?jīng)”指潛心經(jīng)學。 宋 胡錡 《耕祿藳·擬米秫除祭酒誥》:“蓋橋門冠帶之地,必資醉經(jīng)鉅賢而為之長?!?/p>
神應(yīng)
謂神靈感應(yīng)?!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拔镏炼駪?yīng),知之動也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神應(yīng)休臻,屢獲嘉祥。”《北史·齊紀上·高祖》:“﹝ 神武皇帝 ﹞嘗乘驛過 建興 ,云霧晝晦,雷聲隨之,半日乃絶,若有神應(yīng)者?!?/p>
鄭清之名句,謝鄭廣文和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