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洵《顏書四十韻》:
任君北方來,手出《邠州碑》。
為是魯公寫,遺我我不辭。
魯公實豪杰,慷慨忠義姿。
憶在天寶末,變起漁陽師。
猛士不敢當,儒生橫義旗。
感激數(shù)十郡,連衡斗羌夷。
新造勢尚弱,胡馬力未衰。
用兵竟不勝,嘆息真數(shù)奇。
杲兄死常山,烈士淚滿頤。
魯公不死敵,天下皆熙熙。
奈何不愛死,再使踏鯨鰭?公固不畏死,吾實悲當時。
緬邈念高誼,惜哉我生遲。
近日見異說,不知作者誰。
云公本不死,此事亦已奇。
〈或云公尸解。
雖見殺,而實不死。
〉大抵天下心,人人屬公思。
加以不死狀,慰此苦嘆悲。
我欲哭公墓,莽莽不可知。
愛其平生跡,往往或孑遺。
此字出公手,一見減嘆咨。
使公不善書,筆墨紛訛癡。
思其平生事,豈忍棄路岐?況此字頗怪,堂堂偉形儀。
駿極有深穩(wěn),骨老成支離。
點畫乃應和,關(guān)連不相違。
有如一人身,鼻口耳目眉。
彼此異狀貌,各自相結(jié)維。
離離天上星,分如不相持。
左右自綴會,或作斗與箕。
骨嚴體端重,安置無欹危。
篆鼎兀大腹,高屋無弱楣。
古器合尺度,法物應矩規(guī)。
想其始下筆,莊重不自卑。
虞柳豈不好,結(jié)束煩馽羈。
筆法未離俗,庸手尚敢窺。
自我見此字,得紙無所施。
一車會百木,斤斧所易為。
團團彼明月,欲畫形終非。
誰知忠義心,余力尚及斯。
因此數(shù)幅紙,使我重嘆嘻。
注釋參考
筆法
筆法 (bǐfǎ) 寫字、作畫、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春秋筆法離俗
(1).避開俗世。謂隱居?!俄n非子·有度》:“離俗隱居,而以作非上,臣不謂義?!薄痘茨献印と碎g訓》:“ 單豹 倍世離俗,巖居谷飲,不衣絲麻,不食五穀,行年七十,猶有童子之顏色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 玄微子 隱居大荒之庭,飛遯離俗,澄神定靈。”
(2).超出凡俗。 清 薛福成 《誥授奉直大夫戶部云南司主事王君墓志銘》:“ 王君 默抱孤芳,離俗超羣。”
蘇洵名句,顏書四十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影子少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