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秋少城役,與公同試闈
出自宋代沈繼祖《愛民堂為涪陵盧使君題》:
我來盛山郡,從公歲及朞。
公之字鰥寡,乳保于嬰兒。
公去再改歲,所去尤見思。
至今盛山民,敬奉盧公祠。
借留既不遂,涪江移州麾。
兩地雖少異,所愛則均施。
去秋少城役,與公同試闈。
把臂道疇昔,耿耿青燈期。
對(duì)床風(fēng)雨夜,夜語驚聞雞。
日有文字樂,唱酬多新詩。
訖事遍游覽,扁舟更同歸。
涪陵五日留,民物何熙熙。
道中行歌者,拍手童稚嬉。
終歲閭里間,不聞吏卒追。
皆曰賢太守,父母其忍欺。
政成多休暇,百廢舉無遺。
美哉輪奐新,有堂崇故基。
名堂形至意,愛民真天資。
同時(shí)王別駕,譽(yù)處出一辭。
醉余書榜字,銀鉤照江湄。
有客涪陵來,稱頌世所稀。
坐想觴詠樂,形留而神馳。
愿同爭湛輩,記名千載垂。
惟公甚盛德,豈待于發(fā)揮。
當(dāng)聞卜式語,治民適其宜。
辟如牧羊者,敗群當(dāng)去之。
雪霜與雨露,天以成四時(shí)。
威克與剛克,要不傷于慈。
公蘊(yùn)經(jīng)綸妙,未易坐井窺。
因詩贊一二,以詔來者知。
注釋參考
少城
城名。在 成都 城西。少,小。言少城,對(duì) 成都 大城而言。《文選·左思<蜀都賦>》:“亞以 少城 ,接於其西。” 劉逵 注:“ 少城 , 小城 也,在 大城 西,市在其中也。” 唐 杜甫 《江畔獨(dú)步尋花》詩之四:“東望 少城 花滿煙,百花高樓更可憐。” 宋 陸游 《成都書事》詩:“ 大城 少城 柳已青, 東臺(tái) 西臺(tái) 雪正晴?!?宋 洪邁 《容齋續(xù)筆·臺(tái)城少城》:“ 晉 益州 刺史治 大城 , 蜀郡 太守治 少城 ,皆在 成都 ,猶云大城、小城耳。 杜子美 在 蜀 日賦詩,故有‘東望 少城 ’之句。今人於他處指 成都 為 少城 ,則非也?!眳㈤啞短藉居钣洝δ衔鞯酪弧ひ嬷荨贰?/p>
公同
猶共同。《元典章·兵部一·正軍》:“軍馬糧料衣裝盤纏鈔定,并仰本翼正官公同盡實(shí)給散?!薄豆沤裥≌f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 善繼 兀自怒氣不息,次日侵早,邀幾個(gè)族人在家,取出父親親筆分關(guān),請(qǐng) 梅氏 母子到來,公同看了。”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六八回:“如今咱們倆個(gè)一同去見官,分證明白,回來咱們公同請(qǐng)了合族中人,大家覿面説個(gè)明白,給我休書,我就走!” 魯迅 《吶喊·故鄉(xiāng)》:“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,已經(jīng)公同賣給別姓了,交屋的期限,只在本年?!?/p>
試闈
科舉時(shí)代的考場(chǎng)。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方翥》:“他年, 翥 為館職,偶及試闈異事,因及之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蔡公逼試》:“急辦行裝赴試闈,父親嚴(yán)命怎生違?” 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聞喜》:“ 春香 ,我同 柳郎 至此,即赴試闈?!?/p>
沈繼祖名句,愛民堂為涪陵盧使君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