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后山,青巑屼,忽如憔悴忽又開容顏
出自宋代陳著《似法椿長老還住凈慈》:
寺后山,青巑屼,忽如憔悴忽又開容顏。
寺前灘,聲潺湲,忽然枯澀忽又起波瀾。
知為誰乎丑或妍,只在主者往與還。
追思疇昔狎群攫,痛卷無余遺百難。
山林赪矣囊橐外,棟宇委之荊棘閒。
飛錫一來重悲慨,張弮勇欲興頹廢。
積勞落成逾一紀,大書記實光千載。
彼物何物眾所唾,無事生事幾乎罵。
蟻將撼木不自分,犬或見雪從他吠。
無辯之辯如我何,有怪不怪當自壞。
胡為撞鐘擊鼓辭上方,若曰挑包頂笠皆吾鄉(xiāng)。
戲衫脫了因甚快,大權契合終難忘。
風曾相送迎亦好,云與俱出歸何妨。
兩不著相是去住,一撥便轉(zhuǎn)無思量。
人生忽忽夢幻身,世界茫茫戲劇場。
我老不覺八十三,師今亦且半百強。
石塔重來我愧不是蘇玉局,茅屋可賦師卻自愛杜草堂。
注釋參考
后山
(1).后面的山。 元 貢師泰 《題山水圖》詩:“前山后山云亂起,山腳入溪清見底?!?沉從文 《從文自傳·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》:“后山上到春天各處是野蘭花?!?/p>
(2).舊時官帽背后上方隆起的部分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(nèi)臣佩服紀略》:“平巾,以竹絲作胎,真青羅蒙之,長隨內(nèi)使小火者戴之,制如官帽,而無后山。”
(3).頭顱后部的枕骨?!夺t(yī)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·后山骨》:“后山,即頭后枕骨也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