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送楊杰(并敘)》:
無為子嘗奉使登太山絕頂,雞一鳴,見日出。
又嘗以事過華山,重九日飲酒蓮花峰上。
今乃奉詔與高麗僧統(tǒng)游錢塘。
皆以王事,而從方外之樂,善哉未曾有也,作是詩以送之。
天門夜上賓出日,萬里紅波半天赤。
歸來平地看跳丸,一點(diǎn)黃金鑄秋橘。
太華峰頭作重九,天風(fēng)吹滟黃花酒。
浩歌馳下腰帶鞓,醉舞崩崖一揮手。
神游八極萬緣虛,下視蚊雷隱污渠。
大千一息八十返,笑厲東海騎鯨魚。
三韓王子西求法,鑿齒彌天兩勍敵。
過江風(fēng)急浪如山,寄語舟人好看客。
注釋參考
浩歌
放聲高歌,大聲歌唱?!冻o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來,臨風(fēng)怳兮浩歌?!?唐 杜甫 《玉華宮》詩:“憂來藉草坐,浩歌淚盈把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二九:“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,想見《停云》發(fā)浩歌?!?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;于天上看見深淵。”
下腰
(1).將錢財裝進(jìn)腰包?!秲号⑿蹅鳌返谖寤兀骸八胫@是點(diǎn)外財兒,這頭兒要了兩吊,那頭兒説了四百,一吊六百文是卷穩(wěn)的下腰了?!?/p>
(2).彎腰。比喻屈服。 臧克家 《六機(jī)匠》詩:“餓死了不下腰,凍死了也要迎著風(fēng)。”
(3).武功鍛煉的一種動作,上身盡力向后彎曲。如:大家在練功,有的下腰,有的壓腿。
帶鞓
束腰的皮帶。 元 無名氏 《昊天塔》第四折:“把這廝帶鞓可搭的揝定,先摔你個滿天星?!?元 無名氏 《硃砂擔(dān)》第三折:“我將這帶鞓來攙,我把這唐巾按,舞蹁蹮兩袖風(fēng)翻?!?/p>
醉舞
猶狂舞。 唐 李白 《邠歌行上新平長兄粲》:“ 趙 女長歌入彩云, 燕 姬醉舞嬌紅燭?!?宋 辛棄疾 《滿江紅·題冷泉亭》詞:“醉舞且搖鸞鳳影,浩歌莫遣魚龍泣?!?清 丘逢甲 《重有憶迭前韻》:“東風(fēng)吹樓作醉舞,一枝夜泣梨花雨。”
揮手
[wave;wave one's hand] 揮動手臂或手中拿著的東西表示信號、問候或致敬
不住地向他揮手,直到列車在遠(yuǎn)處消失
詳細(xì)解釋(1).揮動手臂。表示告別。 晉 劉琨 《扶風(fēng)歌》:“揮手長相謝,哽咽不能言?!?宋 張耒 《離黃州》詩:“扁舟發(fā)孤城,揮手謝送者?!?清 納蘭性德 《摸魚兒·送座主德清蔡先生》詞:“酬知有愿頻揮手,零雨凄其此日,休太息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(jì)程》三:“我現(xiàn)在是萬緣俱寂,一心另有歸向了,一揮手,決然就走!”
(2).揮動手臂。表示揮之使去。 巴金 《滅亡》第二章:“‘去!去!我不認(rèn)識你!’他向她揮手說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四:“然后又對那站在客廳門外候命令的 高升 揮手,暴躁地說道:‘去罷!不用打了!’”
(3).謂彈奏古琴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 伯牙 揮手, 鐘期 聽聲。”《宋書·隱逸傳·戴颙》:“凡諸音律,皆能揮手?!?唐 李白 《聽蜀僧濬彈琴》詩:“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?!?/p>
蘇軾名句,送楊杰(并敘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