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小金山下,笙歌促席,橫江樓上,樂(lè)府連篇
出自元代張之翰《沁園春 用送鶴樂(lè)府韻,寄可與亦督和之》:
自別君來(lái),日如三秋,夜如一年。
想小金山下,笙歌促席,橫江樓上,樂(lè)府連篇。
世故相驅(qū),歡情未已,遽爾歸來(lái)祗自憐。
空回首,望南州城郭,煙水茫然。
思君便欲移遷。
更共泛西湖湖上船。
但杯中有酒,何分賢圣,心頭無(wú)事,便是神仙。
鶴去多時(shí),甚無(wú)一語(yǔ),回到高沙煙雨邊。
吾知矣,正挑燈和韻,筆勢(shì)翩翩。
注釋參考
金山
(1).產(chǎn)金之山?!赌鲜贰ずD现T國(guó)·林邑國(guó)》:“其國(guó)有金山,石皆赤色,其中生金?!?/p>
(2).比喻人的儀表英俊、德行崇高。《梁書·朱異傳》:“﹝ 異 ﹞器宇弘深,神表峯峻。金山萬(wàn)丈,緣陟未登;玉海千尋,窺映不測(cè)。”
(3).西方之山。《后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躍青龍於滄海兮,豢bai{1*1}虎於金山?!?李賢 注:“金山,西方之精也?!?/p>
(4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鎮(zhèn)江市 西北。古有 氐父 、 獲苻 、 伏牛 、 浮玉 等名, 唐 時(shí) 裴頭陀 獲金于江邊,因改名。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山下。 元 薩都剌 《江城玩雪》詩(shī):“千重 鐵甕 成銀甕,一夜 金山 換玉山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添字昭君怨·夜泊鑾江》詞:“一點(diǎn) 瓜洲 玉糅,半笏 金山 雪透?!?/p>
(5).山名。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。 宋 吳聿 《觀林詩(shī)話》:“ 華亭 并海有 金山 ,潮至則在海中,潮退乃可游山。有 寒穴泉 ,甘冽與 惠山 相埒?!?/p>
笙歌
笙歌 (shēnggē) playing and singing 和笙之歌 泛指奏樂(lè)唱歌;笙歌鼎沸(形容音樂(lè)歌舞熱鬧非凡)促席
坐席互相靠近。《文選·左思<蜀都賦>》:“合樽促席,引滿相罰。樂(lè)飲今夕,一醉累月?!?李善 注:“ 東方朔 六言詩(shī)曰:‘合樽促席相娛?!?唐 韓愈 《送浮屠令縱西游序》:“乘閒致密,促席接膝,譏評(píng)文章,商較人士。” 明 唐寅 《題畫》詩(shī):“促席坐鳴琴,寫我平生心?!?/p>
橫江
(1).橫陳江上;橫越江上。 宋 蘇軾 《赤壁賦》:“少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斗牛之間。白露橫 江 ,水光接天。” 宋 朱敦儒 《水龍吟》詞:“鐵鎖橫 江 ,錦帆衝浪, 孫郎 良苦?!?/p>
(2).指 橫江浦 。地在今 安徽 和縣 東南,與南岸 采石磯 隔 江 相對(duì)。 唐 李白 《橫江詞》詩(shī)之二:“ 橫江 欲渡風(fēng)波惡,一水牽愁萬(wàn)里長(zhǎng)?!?/p>
樓上
樓上 (lóushàng) 房屋中在底層之上的部分 upstairs樂(lè)府
樂(lè)府 (yuèfǔ) 古代主管音樂(lè)的官署,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“樂(lè)府”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(206B.C.-A.D.220) 許用德制樂(lè)府?!?清· 邵長(zhǎng)蘅《青門剩稿》連篇
連篇 (liánpiān) 一篇接一篇 one article after another;a multitude of articles 連篇累牘 充滿整個(gè)篇幅 throughout a piece of writing;page after page;whole essay;whole pages 空話連篇張之翰名句,沁園春 用送鶴樂(lè)府韻,寄可與亦督和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霓虹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