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儀陳秘器,楚挽咽繁聲
出自唐代劉禹錫《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》:
出震清多難,乘時(shí)播大鈞。
操弦調(diào)六氣,揮翰動(dòng)三辰。
運(yùn)偶升天日,哀深率土人。
瑤池?zé)o轍跡,誰見屬車塵。
鳳翣擁銘旌,威遲異吉行。
漢儀陳秘器,楚挽咽繁聲。
駐綍辭清廟,凝笳背直城。
唯應(yīng)留內(nèi)傳,知是向蓬瀛。
注釋參考
漢儀
漢 官威儀。泛指 中國 禮儀制度。 唐 李白 《贈(zèng)張相鎬》詩:“庶同 昆陽 舉,再覩 漢 儀新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敘事》:“文非文,史非史,譬夫 烏孫 造室,雜以 漢 儀,而刻鵠不成,反類於鶩者也?!?明 高啟 《奉天殿進(jìn)<元史>》詩:“書成一代存 殷 鑒,朝列千官備 漢 儀?!?孫中山 《大總統(tǒng)告海陸軍士文》:“﹝ 文 ﹞賴國人之力,得返故土,重覩 漢 儀?!眳⒁姟?漢官威儀 ”。
秘器
棺材。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及 霸 薨,上素服臨弔者再,至賜東園祕(mì)器、錢帛?!?霸 、 孔光 父;東園, 漢 代專造喪葬器物的官署?!逗鬂h書·伏湛傳》:“病卒。賜祕(mì)器,帝親弔祠,遣使者送喪修冢?!薄缎绿茣ぬ诩o(jì)》:“二月丁巳,營 九嵏山 為陵,賜功臣、密戚陪塋地及祕(mì)器。”參見“ 東園祕(mì)器 ”。
楚挽
(1).悲痛的挽歌?!段倪x·謝莊<宋孝武宣貴妃誄>》:“鏘楚挽於槐風(fēng),喝邊簫於松霧。” 李善 注:“楚,辛楚也。” 宋 蘇軾 《鄧忠臣母周氏挽詞》:“作詩相楚挽,感動(dòng)淚再滴?!?/p>
(2).指 楚 聲的挽歌。 唐 上官儀 《謝都督挽歌》:“ 楚 挽繞 盧山 ,胡笳臨武庫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思陵長(zhǎng)公主挽詩》:“ 秦 簫吹斷續(xù), 楚 挽哭滄浪。” 靳榮藩 注:“《楚辭》有《招魂》、《大招》二篇,‘楚挽’言為 楚 聲以挽也。”
繁聲
(1).指浮靡的音樂。《后漢書·伏湛宋弘等傳論》:“ 宋弘 止繁聲,戒yin{1|1}色,其有《關(guān)雎》之風(fēng)乎!” 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召·聲色》:“至乃 鄭衛(wèi) 繁聲,抑揚(yáng)絶調(diào),足使風(fēng)云變動(dòng),性靈感召?!?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五:“人情不能無所寄,而又不能使天下同出一途,《大雅》不多見,而繁聲於是乎作矣?!?/p>
(2).繁雜的聲音。 清 金農(nóng) 《山中吉祥草忽爾吐花抽莖因賦轉(zhuǎn)韻五字詩記之》:“澗風(fēng)無繁聲,逆鼻清香生?!?/p>
劉禹錫名句,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