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彌遜《承天寺》:
宿雨洗蒼骨,峰巒發(fā)新秀。
尋幽躡奇蹤,騰踏眾山囿。
層林銷巖隈,空兀見危構(gòu)。
空高望浮黎,靜圣帶靈鷲。
我來風雨秋,白霧欲昏晝。
但聞百川赴,鳴玉寫寒竇。
岳示必頁峨,路絕不得簉。
攀緣仰脅息,坐右俯長溜。
帶露摘山芎,披榛覓仙酎。
山光晚逾清,云壑若相授。
終期爛漫游,陽烏欲回咮。
更約十日留,曾子緩蹄輳。
注釋參考
山芎
中藥名。 宋 蘇軾 《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》:“山芎麥麴都不用,泥行露宿終無疾?!?/p>
披榛
砍去叢生之草木。多喻創(chuàng)業(yè)或前進中的艱難。 晉 陸機 《漢高祖功臣頌》:“脫跡違難,披榛來洎。” 晉 趙至 《與嵇茂齊書》:“近無所依,退無所據(jù),涉澤求蹊,披榛覓路。” 清 陶澂 《游香巖寺》詩之二:“披榛造幽微,轉(zhuǎn)側(cè)信險絶?!?清 葉廷琯 《吹網(wǎng)錄·虎邱賀方回題名》:“難得 石林 老居士,氊椎到處愛披榛。”
李彌遜名句,承天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