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寫襟靈,玉手琵琶,軍伯娉婷
出自元代張可久《【雙調(diào)】折桂令_錢塘即事倚》:
錢塘即事。
。
倚蒼云拱北城高,地勝東吳,樹老南朝。
翠袖聯(lián)歌,金鞭爭道,畫航平橋。
樓上樓直浸九霄,人擁人民似元宵。
燈火笙簫,春月游湖,秋卜見潮。
。
。
紫微樓上右平章索賦。
。
鎮(zhèn)錢塘太乙勾陳,玉柱擎天,繡袞生春。
潮點(diǎn)鵝毛,山盤鳳尾,瓦甃魚鱗。
近北斗三天紫宸,拂危欄兩袖白云。
可摘星辰,誰信蟾宮,著我閑身。
。
。
徽州路指樓落成。
。
小闌干高倚長空,壯觀山城,仿佛天宮。
赑遍畫鼉,嘶殘玉鳳,漏盡銅龍。
催古寺一百八曉鐘,動晨光三十六晴峰。
雄視江東.萬井春風(fēng),太守神功。
。
。
湖上雪晴魯至遭席間賦。
。
想當(dāng)年雁塔題名,衣錦歸來,攬轡澄清。
試坐漁磯,相親蟻綠,不負(fù)?dān)t盟。
青山老西施暮景,碧天高東魯文星。
陶寫襟靈,玉手琵琶,軍伯娉婷。
。
。
贈胡有善。
。
掌梨園樂府須知,富有牙簽,名動金閨。
一代風(fēng)流,九州人物,萬斛珠磯。
解流水高山子期,制暗香疏影姜夔。
胸次清奇,笑毀黃鐘,識透玄機(jī)。
。
。
注釋參考
陶寫
謂怡悅情性,消愁解悶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謝太傅 語 王右軍 曰:‘中年傷於哀樂,與親友別,輒作數(shù)日惡?!?王 曰:‘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賴絲竹陶寫。恒恐兒輩覺,損欣樂之趣?!?宋 辛棄疾 《滿江紅·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別》詞:“富貴何時休問,離別中年堪恨,憔悴鬢成霜。絲竹陶寫耳,急羽且飛觴?!?明 屠隆 《綵毫記·汾陽報(bào)恩》:“關(guān)河凍,雨雪頻。不知何處醉斜曛,陶寫見天真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十回:“先生出了題目,要作八股,侄兒先就頭大了;偶然學(xué)著對個策,做篇論,那還覺得活潑些;或者做個詞章,也可以陶寫自己的性情?!?/p>
襟靈
(1).襟懷,心靈。 唐 沉珣 《授韋博淄青節(jié)度使制》:“文苑騰芳,儒林擢秀,襟靈曠遠(yuǎn),風(fēng)度詳閑?!?宋 范仲淹 《清白堂記》:“又引嘉賓,以 建溪 日注 臥龍 云門 之茗試之,則甘液華滋,説人襟靈?!?明 宋濂 《<清嘯后稿>序》:“將以洗濯其襟靈,發(fā)揮其文藻,揚(yáng)厲其體裁,低昂其音節(jié),使讀者鼓舞而有得聞?wù)??!?/p>
(2).指蘊(yùn)藏在胸中的聰明才智?!杜f唐書·李德裕傳論》:“觀其禁掖彌綸,巖廊啟奏,料敵制勝,襟靈獨(dú)斷,如 由基 命中,罔有虛發(fā),實(shí)奇才也?!?宋 曾鞏 《授中書舍人謝啟》:“如 鞏 者識慮少通,襟靈多蔽。徒恐隳於先緒,頗能味於經(jīng)言?!?宋 王安石 《賀慶州杜待制啟》:“北律方嚴(yán),沖真尚遠(yuǎn),伏希上為宗社,保固襟靈?!?/p>
玉手
(1).潔白如玉的手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笛賦》:“延長頸,奮玉手,摛朱唇,曜皓齒。” 茅盾 《新疆風(fēng)土雜記》詩:“昨夜掛枝勞玉手, 藐姑仙子 下 天山 ?!?/p>
(2).為對友人之手的敬稱。 宋 王安石 《得子固書因寄》詩:“驪駒日就道,玉手行可執(zhí)?!?/p>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娉婷
娉婷 (pīngtíng) 美人;佳人 beauty 春風(fēng)永巷閑娉婷?!悗煹馈斗鸥栊小? 姿態(tài)美好的樣子 gracefully;(of a woman) have a graceful dlemeanour 娉婷過我廬?!獫h· 辛延年《羽林郎》張可久名句,【雙調(diào)】折桂令_錢塘即事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