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寄陳用晦四首》:
我初識蘇仙,談詩達旦夕。
君今與提衡,當復(fù)詫此客。
一代紫微公,文采耀楚澤。
歸來要同登,斲句慰英魄。
注釋參考
提衡
(1).亦作“ 提珩 ”。謂用秤稱物,以平輕重。引申為抗衡?!豆茏印ぽp重乙》:“則是寡人之國,五分而不能操其二,是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,以是與天子提衡爭秩於諸侯,為之有道乎?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論功》:“七國之時,皆據(jù)萬乘,南面稱王,提珩為敵國累世。” 唐 楊炯 《益州新都縣學碑》:“既而三河失統(tǒng),九州之寳幣不歸;四塞提衡,萬里之長城繼作。”
(2).謂簡選官吏?!段倪x·任昉<王文憲集>序》:“公提衡惟允,一紀于茲?!?李善 注:“言選曹以材授官,似衡之平物,故取以喻焉。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銓曹》:“吏部候人數(shù)滿百或二百,即引試,量書、判注擬,乃無被放者。故吏曹四時提衡,略無休暇?!?/p>
陳造名句,寄陳用晦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