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皮日休《太湖詩上真觀》:
徑盤在山肋,繚繞窮云端。
摘菌杖頭紫,緣崖屐齒刓。
半日到上真,洞宮知造難。
雙戶啟真景,齋心方可觀。
天鈞鳴響亮,天祿行蹣跚。
琪樹夾一徑,萬條青瑯玕。
兩松峙庭際,怪狀吁可嘆。
大螾騰共結(jié),修蛇飛相盤。
皮膚坼甲胄,枝節(jié)擒貙犴。
罅處似天裂,朽中如井眢。
褵褷風(fēng)聲癬,跁跒地方痑。
根上露鉗釱,空中狂波瀾。
合時若莽蒼,辟處如轘轅。
儼對無霸陣,靜問嚴(yán)陵灘。
靈飛一以護(hù),山都焉敢干?兩廊潔寂歷,中殿高巑岏。
靜架九色節(jié),閑懸十絕幡。
微風(fēng)時一吹,百寶清闌珊。
昔有葉道士,位當(dāng)升靈官。
欲箋紫微志,唯食虹影丹。
既逐隱龍去,道風(fēng)由此殘。
猶聞絳目草,往往生空壇。
羽客兩三人,石上譚泥丸。
謂我或龍胄,粲然與之歡。
衣巾紫華冷,食次白芝寒。
自覺有真氣,恐隨風(fēng)力摶。
明朝若更住,必擬隳儒冠。
注釋參考
往生
佛教凈土宗認(rèn)為:具足信、愿、行,一心念佛,與阿彌陀佛的愿力感應(yīng),死后能往西方凈土,化生于蓮花中。見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卷下。一說,大徹大悟者,可以隨意往生十方凈土。 唐 韓愈 《吊武侍御所畫佛文》:“極西之方有佛焉,其土大樂,親戚﹝如﹞(姑)能相為圖是佛而禮之,愿其往生,莫不如意?!?宋 郭彖 《睽車志》卷二:“丐為誦《法華經(jīng)》迴向,則可藉以往生。” 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菩薩降凡》:“再休題人在房櫳,裙染胭脂,香薰羅綺,這些時,纔有個往生的消息。” 清 錢謙益 《黃子羽六十壽序》:“于此時息心克念,浄信往生, 東林 西土,涌現(xiàn)幾席。”
皮日休名句,太湖詩上真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