淵明不樂仕,解組歸柴桑
出自宋代賀鑄《題陶靖節(jié)集后》:
淵明不樂仕,解組歸柴桑。
遡風北窗下,坦腹傲羲皇。
儲粟既屢空,乞食何惶惶。
有身即大患,斯語聞伯陽。
顧我亦多忤,丘樊思退藏。
慙無辟粒術(shù),圭勺耗官倉。
注釋參考
淵明
深遠明達。 晉 常璩 《華陽國志·劉后主志》:“非淵明弘鑒,則中興之業(yè),何容易哉?”
解組
猶解綬。《梁書·謝朏傳》:“雖解組昌運,實避昏時?!?宋 梅堯臣 《和酬裴君見過》:“我昨謝銅章,解組猶脫屣?!?元 張可久 《慶東原·次馬致遠先輩韻》曲:“解組 漢 朝,尋詩 灞橋 ,策杖 臨皋 。” 清 周亮工 《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》:“午未之間,余以內(nèi)召北行,中讒解組,載入 閩中 ,困于鉗網(wǎng)。”
柴桑
(1).古縣名。 西漢 置,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,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。 東漢 末, 諸葛亮 見 孫權(quán) 于此,共圖抗 曹 。 晉 以后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。 隋 廢。 晉 郭璞 《江賦》:“鼓洪濤於 赤岸 ,淪餘波乎 柴桑 ?!?/p>
(2).借指 晉 陶潛 。因其故里在 柴桑 ,故稱。 清 錢謙益 《吳封君七十序》:“指 婁水 為 潯陽 ,即家園為 廬 阜,飲 柴桑 之酒,一觴獨進;鼓 少文 之琴,眾山皆響。” 陳三立 《次韻黃知縣苦雨》:“陸沉共有神州痛,休問 柴桑 漉酒巾?!?/p>
(3).據(jù)《宋書·隱逸傳·陶潛》載,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,有腳疾,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。后因以“柴桑”代指故里。 清 趙翼 《哭亡兒耆瑞》詩之五:“葬留 嬴 博 空題墓,歸到 柴桑 孰舁輿?”
賀鑄名句,題陶靖節(jié)集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