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左丘明《鄭子家告趙宣子》:
晉侯合諸侯于扈,平宋也。
于是晉侯不見鄭伯,以為貳于楚也。
鄭子家使執(zhí)訊而與之書,以告趙宣子曰:“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而與之事君。
九月,蔡侯入于敝邑以行,敝邑以侯宣多之難,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,十一月,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于執(zhí)事。
十二年六月,歸生佐寡君之嫡夷,以請陳侯于楚而朝諸君。
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,以蕆陳事。
十五年五月,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。
往年正月,燭之武往朝夷也。
八月,寡君又往朝。
以陳蔡之密邇于楚,而不敢貳焉,則敝邑之故也。
雖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?在位之中,一朝于襄,而再見于君,夷與孤之二三臣,相及于絳。
雖我小國,則蔑以過之矣。
今大國曰:‘爾未逞吾志。
’敝邑有亡,無以加焉。
古人有言曰:‘畏首畏尾,身其余幾?’又曰:‘鹿死不擇音。
’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。
鋌而走險(xiǎn),急何能擇?命之罔極,亦知亡矣。
將悉敝賦以待于鯈,唯執(zhí)事命之。
文公二年,朝于齊;四年,為齊侵蔡,亦獲成于楚。
居大國之間而從于強(qiáng)令,豈有罪也?大國若弗圖,無所逃命。
” 晉鞏朔行成于鄭,趙穿、公婿池為質(zhì)焉。
注釋參考
小國
(1).地狹人少之國。指小的封地。《書·多士》:“肆爾多士,非我小國敢弋 殷 命。”《管子·法法》:“凡大國之君尊,小國之君卑?!?/p>
(2).指小的國家。 清 李嶟瑞 《寒日登積寶山》詩:“南渡衣冠慙小國,北人臣妾視 高宗 ?!?/p>
(3).指小的行政區(qū)。 唐 杜甫 《題郪縣郭明府茅屋壁》詩:“頻驚適小國,一擬問高天?!?/p>
大國
(1).古指大諸侯國?!对姟ど添灐らL發(fā)》:“ 玄王 桓撥,受小國是達(dá),受大國是達(dá)?!薄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:“諸侯者何?天子三公稱公,其餘大國稱侯。” 何休 注:“大國謂百里也?!薄逗鬂h書·樊宏傳》:“ 宏 頓首自陳:‘無功享食大國,誠恐子孫不能保全厚恩,令臣魂神慙負(fù)黃泉,愿還 壽張 ,食小鄉(xiāng)亭?!?/p>
(2).泛指大的國家。 郭沫若 《牧羊哀話》三:“大國的客人,那是我們 閔家 佩荑小姐 呢!”
(3).比喻具有獨(dú)立性的事物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詮賦》:“于是 荀況 《禮》、《智》, 宋玉 《風(fēng)》、《釣》,爰錫名號,與《詩》畫境,六義附庸,蔚成大國。”
不德
(1).不修德行;缺乏德行?!稌ひ劣?xùn)》:“爾惟不德罔大,墜厥宗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爾惟不德,謂不修德為惡也?!薄稘h書·文帝紀(jì)》:“人主不德,布政不均,則天示之災(zāi)以戒不治。” 漢 潘勗 《冊魏公九錫文》:“朕以不德,少遭閔兇,越在西土,遷于 唐 衛(wèi) ?!?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靈帝紀(jì)》:“上軍校尉 蹇碩 以帝輕佻不德,二舅好脩虛名,無股肱之才,懼不能安社稷也。”
(2).不自以為有德。《老子》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”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德則無德,不德則在有德?!?南朝 陳 徐陵 《勸進(jìn)梁元帝表》:“未知上德之不德,惟見圣人之不仁?!?/p>
(3).不施恩德?!蹲髠鳌の墓吣辍罚骸暗?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,鋌而走險(xiǎn),急何能擇?”
(4).不感激。 銀雀山 漢 墓竹簡《孫臏兵法·行篡》:“貨多則辨,辨ze{1~1}民不德其上?!薄俄n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以功受賞,臣不德君?!?/p>
(5).謙詞。帝王自稱?!短綇V記》卷一一八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幽明錄·東方朔》:“帝歡悅舉觴并勸曰:‘不德不足當(dāng)雅貺?!衔痰炔⑵鸢菔芫簟!?宋 蘇軾 《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許批答》:“水旱之災(zāi),不德所召,卿當(dāng)助我,求所以消復(fù)之道,不當(dāng)求去我也。”
(6).丕德,大德。不,通“ 丕 ”?!豆茏印ぶ婧稀罚骸熬几髂芷浞郑瑒t國寧矣,故名之曰不德?!?郭沫若 集校引 丁士涵 云:“古字多以‘不’為‘丕’……‘丕’,大也。”參見“ 不 ”。
左丘明名句,鄭子家告趙宣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簡簽文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