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文元秉周邦舊,義訓(xùn)重頒楚老新
出自宋代周必大《頃在道中聞邦衡侍郎將進(jìn)周禮新解嘗賦詩(shī)就為》:
九十談經(jīng)似子春,三公虛位待平津。
禮文元秉周邦舊,義訓(xùn)重頒楚老新。
鴟閣行看迎太宰,象篦應(yīng)記講庖人。
太平致了陰謀息,方信儒真道粹醇。
注釋參考
禮文
(1).指禮樂儀制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是時(shí),上方征討四夷,鋭志武功,不暇留意禮文之事?!?晉 干寶 《晉紀(jì)總論》:“順乎天而享其運(yùn),應(yīng)乎人而和其義,然后設(shè)禮文以治之,斷刑罰以威之?!?唐 韓愈 《禘祫議》:“然而禮文繁漫,所執(zhí)各殊?!?宋 王禹偁 《籍田賦》序:“自 周 德下衰,禮文殘缺?!?/p>
(2).謂禮經(jīng)所載之文。《書·周官》“冢宰掌邦治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此經(jīng)言六卿所掌之事撮引《周禮》為之揔目,或據(jù)禮文,或取禮意,雖言有小異,義皆不殊。”
周邦
舉國(guó)?!对?shī)·大雅·崧高》:“周邦咸喜,戎有良翰?!?鄭玄 箋:“周,徧也。”
義訓(xùn)
(1).大義的垂訓(xùn)。 晉 杜預(yù) 《<春秋經(jīng)傳集解>序》:“曲從義訓(xùn),以示大順?!?/p>
(2).泛指教誨。 宋 曾鞏 《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》:“而況皇帝陛下處父子之間,常先義訓(xùn),君臣之際,每狥公言?!?元 郝經(jīng) 《渾元?jiǎng)⑾壬мo》序:“格言義訓(xùn),雖屢得聞,而頑鈍椎魯之資,桿棘而不入?!?/p>
(3).對(duì)字義、詞義的解釋。別于“音訓(xùn)”、“形訓(xùn)”而言?!缎绿茣と鍖W(xué)傳上·孔穎達(dá)》:“ 穎達(dá) 與 顏師古 、 司馬才章 、 王恭 、 王琰 受詔撰《五經(jīng)義訓(xùn)》,凡百餘篇?!?清 龔自珍 《古史鉤沉論三》:“將欲更 漢氏 也,羣師互有短長(zhǎng),非深於義訓(xùn),勇於割聞?wù)撸荒芤??!?/p>
楚老
(1).《漢書·兩龔傳》載, 王莽 篡 漢 , 龔勝 恥事二姓,堅(jiān)不應(yīng) 莽 征,絕食死,“有老父來(lái)弔,哭甚哀,既而曰:‘嗟虖!薰以香zi{1-1}燒,膏以明自銷。 龔生 竟夭天年,非吾徒也。’遂趨而出,莫知其誰(shuí)?!贝死细鸽[居 彭城 ,后因稱之“楚老”,列為八賢之一,常引為典?!冻鯇W(xué)記》卷十七引 晉 謝萬(wàn) 《八賢楚老頌》:“ 楚老 潛一,寂翫無(wú)為,含真內(nèi)外,載戢羽儀。”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文學(xué)》“ 謝萬(wàn) 作《八賢論》”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注:“ 萬(wàn) 集載其敘四隱四顯為八賢之論,謂 漁父 、 屈原 、 季主 、 賈誼 、 楚老 、 龔勝 、 孫登 、 嵇康 也?!?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《燕歌》遠(yuǎn)別,悲不自勝; 楚老 相逢,泣將何及!” 倪璠 注:“《徐州先賢傳》:‘ 楚老 , 彭城 之隱人也?!?楚 老,謂 漢 世弔 龔勝 者也?!?/p>
(2).泛指 楚 地父老。 唐 李白 《贈(zèng)徐安宜》詩(shī):“ 白田 見 楚 老,歌詠 徐安宜 ?!?王琦 注:“ 楚 老, 楚 地父老也。”
(3). 宋 王安石 自稱。 宋 王安石 《定林寺》詩(shī):“眾木凜交覆,孤泉靜橫分。 楚 老一枝筇,於此傲人羣。” 宋 袁文 《甕牖閑評(píng)》卷五:“ 王荊公 每自稱 楚 老,初不見其用處,及觀其作《定林》詩(shī)云:‘ 楚 老一枝筇,於此傲人羣?!肿鳌豆V枉道過(guò)訪》詩(shī)云:‘舊事 齊 兒應(yīng)共識(shí),新篇 楚 老得先知。’方知此‘ 楚 老’,乃 荊公 自謂耳。”
周必大名句,頃在道中聞邦衡侍郎將進(jìn)周禮新解嘗賦詩(shī)就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畫線惡作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