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姚勉《送高錄參美任》:
高安之民椎且質(zhì),空蒙惡聲頭上筆。
獨惟猾吏可怕人,架鷹騰霄柙虎出。
貪官乞錢吏手中,庸官仰筆描吏容。
獄情黯菼直為曲,雖欲辨雪何由從。
先生來糾高安獄,直道仁心作民福。
吏知積德不忍欺,囚感吐誠爭首服。
掉頭不肯狥上官,幾回拂意思掛冠。
伸冤振仰必得請,愧殺同列雙顴丹。
先生種滿甘棠了,天子知賢恨官小。
若人底處可安排,不在玉堂應(yīng)鳳沼。
鱣鯨自不溝瀆留,郡官無賢民卻愁。
愁公歸去莫報德,但祝高門于定國。
注釋參考
獄情
案情?!蛾悤ぴ瑧梻鳌罚骸?憲 詳練朝章,尤明聽斷,至有獄情未盡而有司具法者,即伺閑暇,常為上言之,其所申理者甚眾?!薄睹魇贰ば谭ㄖ径罚骸?天順 中,詔獄繁興,三法司、錦衣獄多繫囚未決,吏往往洩獄情為姦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一:“話説天地間事,只有獄情,最難測度?!?/p>
辨雪
辯白昭雪。辨,通“ 辯 ”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三:“獄就,( 王旻 )不能自辨……(郡守)呼 旻 問曰:‘汝鄰比何人也?’曰:‘ 康七 。’遂遣人捕之?!畾⑷昶拚?,必此人也。’已而果然。因謂僚佐曰:‘一石穀搗得三斗米,非 康七 乎?’由是辨雪?!?宋 蘇舜欽 《哭師魯》詩:“予才入冊府,俄作中都囚。飛章立辨雪,危言動前旒?!?明 李贄 《與焦弱侯書》:“自古至今多少寃屈,誰與辨雪!”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姚勉名句,送高錄參美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