彯纓陪紱冕,載筆偶玙璠
出自唐代駱賓王《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(xué)士》:
促駕逾三水,長驅(qū)望五原。
天階分斗極,地理接樓煩。
溪月明關(guān)隴,戎云聚塞垣。
山川殊物候,風(fēng)壤異涼暄。
戍古秋塵合,沙寒宿霧繁。
昔余迷學(xué)步,投跡忝詞源。
蘭渚浮延閣,蓬山款禁園。
彯纓陪紱冕,載筆偶玙璠。
汲冢寧詳蠹,秦牢詎辨冤。
一朝從篚服,千里騖輕軒。
鄉(xiāng)夢隨魂斷,邊聲入聽喧。
南圖終鎩翮,北上遽催轅。
吊影慚連茹,浮生倦觸藩。
數(shù)奇何以托,桃李自無言。
注釋參考
彯纓
謂冠纓飄動。指在朝為官?!读簳埑鋫鳌罚骸皬t 天閣 ,既謝廊廟之華;綴組 云臺 ,終慚衣冠之秀?!?宋 王禹偁 《右衛(wèi)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》:“出則建崇牙,開大幕,有琱戈玄甲之徒,有彯纓結(jié)佩之士,羅列于初筵。” 清 杭世駿 《<東城雜記>序》:“攬水竹以清心魂,謝彯纓而回俗駕?!?王闿運 《哀江南賦》:“彯纓者坐致公卿,揮麈者羞談 管 樂 ?!?/p>
紱冕
(1).古時系官印的絲帶及大夫以上的禮冠。引申為官服、禮服。《淮南子·泰族訓(xùn)》:“待媒而結(jié)言,聘納而取婦,紱絻而親迎。” 唐 駱賓王 《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(xué)士》詩:“彯纓陪紱冕,載筆偶璵璠。” 清 魏源 《擬進(jìn)呈<元史新編>序》:“古圣人以紱冕當(dāng)天之喜,斧鉞當(dāng)天之怒?!?/p>
(2).比喻高官。 漢 蔡邕 《司空楊秉碑》:“烈祖 楊憙 佐命征伐,封 赤泉侯 。嗣子 業(yè) ,紱冕相繼?!?唐 杜甫 《贈王侍御四十韻》:“不關(guān)輕紱冕,俱是避風(fēng)塵。” 清 姚鼐 《復(fù)張君書》:“士或欲匿山林而羈於紱冕,或心趨殿闕而不能自脫於田舍?!?/p>
載筆
(1).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史載筆,士載言?!?鄭玄 注:“筆,謂書具之屬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史,謂國史,書録王事者。王若舉動,史必書之;王若行往,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?!?南朝 齊 謝朓 《始出尚書省》詩:“趨事辭宮闕,載筆陪旌棨。” 清 張廷璐 《恭和御制秋蒐雜ji{1-1}元韻》:“從知蒐獵關(guān)戎政,載筆還須付 馬 枚 ?!?/p>
(2).借指史官?!缎绿茣ゑ宜炝紓鳌罚骸皩υ唬骸氐啦蝗缡毓?,臣職載筆,君舉必書。’” 宋 蘇軾 《賜翰林學(xué)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》:“卿學(xué)世其家,宜居載筆之地;官宿其業(yè),已奏殺青之書。” 章炳麟 《信史上》:“近古之載筆者,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。”
南 北朝 時,韻文稱文,散文稱筆。后以載筆指史傳、制疏、表奏一類文字。《梁書·任昉傳》:“ 昉 雅善屬文,尤長載筆?!?明 徐賁 《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》詩:“知公能載筆,草檄報邊聲?!?劉師培 《論說部與文學(xué)之關(guān)系》:“然艸野載筆,黑白混淆,優(yōu)者足補史冊之遺,下者轉(zhuǎn)昧是非之實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