匪將履尾求兢惕,那效探雛所患爭
出自唐代李紳《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舉所職稱霍…去郡三載》:
匪將履尾求兢惕,那效探雛所患爭。
當(dāng)路絕群嘗誡暴,為貓驅(qū)獮亦先迎。
每推至化宣余力,豈用潛機害爾生。
休逐豺狼止貪戾,好為仁獸答皇明。
注釋參考
履尾
踩踏虎尾。喻身蹈危境。《晉書·袁宏傳》:“仁者必勇,德亦有言,雖遇履尾,神氣恬然?!?唐 元稹 《授楊元卿涇原節(jié)度使制》:“是以陷犲狼之穴,履尾甚危;蓄鷹鶻之心,卑飛待擊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構(gòu)釁》:“偏這生波濤翻覆招人笑,分明履尾招鬚料。教他明朝整頓 西湖 棹,何日重登御水橋?!眳⒁姟?履虎尾 ”。
兢惕
戒懼?!赌鲜贰ね跞趥鳌罚骸般も糁?,夙宵兢惕?!?唐 白居易 《為宰相賀雨表》:“臣等位忝鈞衡,職乖燮理;仰陰陽而增懼,顧霖雨而懷慚。無任兢惕之至!” 明 方孝孺 《與鄭叔度書》之三:“內(nèi)視自省,兢惕不安?!薄肚迨犯濉じ咦诩o(jì)六》:“﹝ 乾隆 五十六年﹞二月己酉,諭:‘朕孜孜求治,兢惕為懷。’”
李紳名句,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舉所職稱霍…去郡三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