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次韻答薛樂道》:
薛侯筆如椽,崢嶸來索敵。
出門決一戰(zhàn),莫見旗鼓跡。
令嚴(yán)初不動,帳下聞吹笛。
乍奔水上軍,拔幟入趙壁。
長驅(qū)劇崩摧,百萬俱辟易。
子於風(fēng)雅閑,信矣強(qiáng)有力。
天材如升斗,吾恨付與窄。
攬物能微吟,假借少儲積。
山城坐井底,聞見更苦僻。
子非知音耶,何不指瑕謫。
注釋參考
知音
知音 (zhīyīn) 古代伯牙善于彈琴,鐘子期善于聽琴,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’s talents 子期死, 伯牙絕弦,以無知音者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 后來用知音稱知己,能賞識的人 知心朋友 intimate friend; bosom friend何不
何不 (hébù) 為什么不——用反問語氣,表示應(yīng)該或可以 why not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瑕謫
同“ 瑕適 ”、“瑕讁”。
玉上的斑痕。比喻人的缺點(diǎn)、過錯。
黃庭堅(jiān)名句,次韻答薛樂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